65岁男子黄芪泡水半年,血糖飙升差点丧命!到底是降糖还是升糖?

msn_ms
2025-04-14 20:00:43
18338

陈刚,65岁,江苏南京的退休工人,最近的经历让他几乎付出了命运的代价。当他坐在自家阳台的藤椅上,低头看着那杯黄芪水时,眼中透露着一丝复杂的神情。曾几何时,他对这种传统草本治疗充满了信心,认为它能改善自己控制多年的糖尿病。但半年来的尝试,却让他几乎丧命。

故事的起因要从半年之前说起。陈刚的血糖一直在7-8mmol/L的范围内波动,虽然靠着药物和胰岛素控制,日常生活也算过得去,但药费和身体的不适让他不时感到焦虑。此时,妻子小红——一位积极的社区志愿者,开始建议他换种方式尝试“养生”。或许是被朋友们口口相传的“黄芪泡水降糖”信息吸引,陈刚决定试试看。再者,黄芪这种中药材素有“补气圣药”之称,对老百姓来说几乎没有副作用。于是,他走进了药店,买回了黄芪、红枣、枸杞,准备每一天都泡一大壶水喝。

刚开始,陈刚的血糖似乎真的有所下降,从8mmol/L降到了7左右,这让他非常高兴。他开始觉得,黄芪水比药物更自然、更健康,于是决定停掉降糖药。小红对他充满支持,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选择。

然而,这段“养生”之路并没有走向他想象中的美好结局。两个月过去后,陈刚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头晕、手脚麻木,体重在无形中迅速下降。没过多久,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身体虚弱得甚至站不稳。直到有一天,他因为头晕不慎摔倒,才被紧急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检查结果让他心头一沉——血糖竟然飙升至18.9mmol/L,医生立刻警告他,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的诊断让陈刚彻底傻眼了:“我不是喝了黄芪水吗?怎么会血糖反而升高了?”内分泌科的张主任耐心解释,黄芪水确实有调节血糖的潜力,但若使用不当,效果可能完全相反。事实证明,陈刚的做法完全错误,且这种“偏方”并不是万能的救星。

黄芪,作为传统中医中的“补气良药”,具有调节免疫、提高身体耐力的作用。它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一些研究也表明,黄芪中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具有调节血糖的双向作用。换句话说,当血糖较低时,黄芪能够稍微提升血糖;当血糖较高时,它则有可能帮助降低。然而,张主任提醒,黄芪泡水的降糖效果微乎其微。因为泡水所得到的黄芪多糖含量非常低,根本不足以对血糖产生显著影响。

除此之外,陈刚停止服用药物是他健康问题加剧的最大原因。糖尿病是需要长期药物管理的慢性疾病,而黄芪作为一种辅助性草药,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更糟糕的是,陈刚的生活中还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喜欢吃高糖食物,导致血糖始终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此时,即便黄芪泡水有一定效果,也根本无法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

张主任还指出,黄芪性温,喝得过多,反而可能导致上火,扰乱身体的代谢机制,使血糖波动更加剧烈。而陈刚不幸地过度依赖这种方法,甚至一次性过量饮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糖尿病症状。

张主任明确表示,黄芪泡水并非不可以,但一定要科学使用。黄芪是一种辅助性药材,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它对糖尿病患者的帮助并不是直接降糖,而是通过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帮助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黄芪的使用必须配合医生开的药物,并且不可自行停药或完全依赖草药治疗。

具体来说,黄芪的每日剂量应该控制在10克到15克之间,而不应盲目加量。在医生的建议下,黄芪水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但千万不能替代常规的药物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也需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保持健康的作息和运动习惯,黄芪的辅助作用才可能体现出来。

1. 正确的剂量:黄芪泡水的剂量应控制在10-15克,过多饮用可能引发上火或其他副作用。

2. 配合药物:黄芪泡水仅作为辅助,必须继续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

3. 适量饮用:建议每日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给身体带来负担。

4. 注意个人体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黄芪,某些体质偏热或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陈刚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糖尿病患者误信偏方的警示,更是对现代人养生方式的一次深刻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常听到各种健康秘方、养生方法的推荐,许多人被这些“神奇疗法”所吸引,盲目跟风,忽视了真正的科学治疗。陈刚的经历提醒我们,健康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和医生的专业指导,养生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作为糖尿病患者,陈刚通过这次教训学会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是传统草药,还是现代医学,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切不可轻信任何未经验证的偏方。

健康,真的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如果你身边有长辈或朋友正在迷信某些偏方或草药疗法,赶紧提醒他们:科学养生,远离盲目跟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