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一条大运河,穿古越今,串起中华文明千年脉络,成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载体。从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运河之源到历史溯源,从文化遗迹到文旅融合,北京着力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大文章,为我们解读着千年运河文明基因,更激活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大运河从杭州出发,便来到了北京城,其中,京杭大运河引水段最北端就是地处昌平龙山的白浮泉。
2023年4月,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公园已建成投用的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1.6公顷,是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公园最大程度保留了白浮泉遗址自然风貌和生态景观,并完成了龙泉禅寺、都龙王庙、九龙池及碑亭的文物修缮。公园还围绕“一泉贯出天下脉”主题,打造长流惠泽、山水清音两处景点以及运河源、引水台、聆泉处、读泉圃四处节点,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更好传承保护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大运河北源头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风貌。
龙泉禅寺现已被打造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馆,充分展示大运河以及白浮泉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并借助多媒体互动屏幕、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进行立体展示,全方位讲述“运河源头”的精彩故事。都龙王庙是北京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敕建的龙王庙建筑,是研究古代民俗祈雨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元代大运河北端水源地的历史遗存。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当属九龙池。九龙池是汇集白浮泉水的方池,池壁嵌有青石雕成的螭龙出水口,泉水从九个龙口中涌出,故称九龙池。经过修缮,白浮泉已恢复了汩汩流淌,重现当年“龙泉漱玉”的景象。
目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项目规划设计正在推进。未来,白浮泉遗址将建设成为集文物、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还将常态化举办大运河研学活动、白浮泉论坛及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让白浮泉“活”起来,进一步传承“运河源头”文化。
了解了“运河源头”的故事,我们不妨再顺水而行前往通州,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全方位了解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了解北京城历史发展脉络与大运河有机结合的故事。
博物馆的外形设计上,就充分体现了“大运河”特色: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如“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如“帆”,两座建筑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完美融合了古运河图景中船、帆、水三个元素。
展览内容上,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和生态文明角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
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根据大运河的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通过千余件(套)展品,并辅以巨型沙盘、多段纪录影片和互动项目,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讲述了大运河与北京的故事,系统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年代跨度从史前至当代,以开放式结尾翘首展望大运河与北京的美好愿景。
专题展“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长27.4米,徐徐展开一幅从北京白浮泉起,北运河流经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最后到达天津入海口274公里的运河美景。观众可跟随艺术家视角共同体验大运河沿途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依托目前国内博物馆规模最大的三维衍射系统装置,“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带领观众体验一场古今融合的奇妙文化之旅:从漕运鼎盛时期的通州出发,游遍运河沿岸天津、沧州、临清、聊城、洛阳、无锡、扬州、杭州等10余个城市,最后回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在厅中站,神游大运河。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沉浸式观展体验。此外,还有运河风物(文创空间)、运河书屋(阅读空间)、运河小铺(文创体验)等,这些共同为参观者营造了奇妙大运河文化之旅,激活、点亮人们心中共同的文化记忆。
既有建设生态遗址公园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将考古遗址展示与自然生态修复、公众教育、休憩功能相结合,也有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龙头工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融合推动文旅沉浸,让运河文化展现更具体系化更有场景感更具烟火气,更有遍布于北京各地的诸多大运河遗址、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北京一直致力于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让其从历史书走向民众日常生活,让其从一个名词变成为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密码和文化记忆。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没有理由不赓续文脉,守护这一“流动的文化”,让大运河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向世界讲述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新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