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清晨的阳光洒在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一角,空气里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巴斯,一只双目失明的熊猫,正颤颤巍巍地迈着步子,竹枝在它爪子里轻轻敲击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像个老人在用拐杖探路。这画面让人心里一揪,谁能想到,这么个憨态可掬的家伙,竟然得靠声音来认路呢?
今天是喂食时间,巴斯的“奶妈”施飞宁早早准备好了新鲜的竹子和特制的营养餐。施飞宁是个耐心十足的人,她知道巴斯看不见,生活里总得有点小挑战,才能让这只大熊猫更独立些。于是,她特意把食盆放在离巴斯几步远的地方,想让它自己摸索过去。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巴斯得靠耳朵和鼻子,慢慢判断方向。刚开始,它晃晃悠悠地走,爪子还踩空了好几回,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磕磕绊绊的。施飞宁站在一旁,脸上挂着笑,也不急着帮忙,只是轻声喊:“巴斯,这边儿,慢慢来。”
其实,巴斯能这么“争气”,背后全是施飞宁的功劳。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巴斯可没这么顺溜。数据上说,像巴斯这样完全失明的熊猫,在野外几乎没法存活,连找吃的都成问题。保护基地的资料显示,巴斯是在幼年时因病失明,之后被送到这里接受特殊照顾。施飞宁接手巴斯的第一天,就发现这只熊猫胆子小,稍微有点动静就缩成一团,像个怕生的娃娃。她没急也没恼,每天陪着巴斯练习,用竹枝敲地引导方向,教它记住吃饭的地方。一次走错了,她就再带一次,声音永远那么温柔,像在哄着自家宠物。
有回巴斯特别“倔”,怎么都不肯动,施飞宁蹲下来,摸着它的头,轻声说:“巴斯啊,路得自己走,咱不怕。”也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巴斯居然哼唧了一声,慢吞吞地往前挪了。那一刻,基地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鼓掌,觉得这俩真是“天生一对”。后来,巴斯学会了自己端盆吃饭,施飞宁还特意调整了食物的形状,把竹子和营养团捏得大小刚好,方便巴斯一口吞下。你瞧,这细节里全是爱,谁看了能不动心?
说起熊猫,很多人觉得它们就是“卖萌为生”,但巴斯不一样。它虽然看不见,性子却温顺得像块老棉布,从没发过脾气。施飞宁常说,巴斯虽然是猛兽,可在她眼里,就是个需要疼爱的大宝贝。喂食间隙,她总会顺手帮巴斯梳理毛发,把沾在它脸上的灰尘掸掉。巴斯呢,也特享受,眯着眼睛,偶尔还哼两声,像在说:“舒服,接着来!”这画面,暖得像冬天的火炉,让人觉得世界都柔软了几分。
保护基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圈养大熊猫数量到2024年已超过700只,但像巴斯这样的特殊个体,占比不到5%。它们的生活离不开人类细致的照料。巴斯的日常,除了吃饭,还有简单的“锻炼”,比如爬个小坡,或者抓几下木架。这些活动听着简单,对巴斯却像跑马拉松,得花上老鼻子劲儿。施飞宁从不强迫它,总是循序渐进,像在陪着朋友健身,总说:“巴斯,你行,咱慢慢来。”
日子一天天过,巴斯的生活渐渐上了轨道。每天清晨,施飞宁推开基地的门,巴斯就晃着身子迎上来,竹枝敲得“笃笃”响,像在打招呼。喂食时,它还是那么认真,爪子抱紧食盆,吃得满嘴竹屑。施飞宁站在旁边,眼神温柔得能滴水。这样的日子,平淡却踏实,像一碗热腾腾的米粥,喝下去满心熨帖。
可生活总有意外。后来,施飞宁因故离开了基地。巴斯像是感觉到了什么,食量一天天少了,精神也不如从前。基地的记录显示,它在施飞宁离开后的第三周,几乎不怎么进食,工作人员试了各种办法,换了新竹子,加了营养餐,可巴斯只是静静地躺着,像在等谁回来。那段时间,基地的气氛沉甸甸的,大家都盼着巴斯能振作起来。可惜,巴斯最终还是走了,安静得像一片落叶,轻轻地告别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