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真有害?医生提醒:春季回暖,4个习惯千万别犯!

msn_ms
2025-04-14 20:30:12
20568

大家一定都听过“春捂秋冻”这句老话,似乎在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是春季养生的“法宝”。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这个传统的健康法则真的适用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老年医学的医生,我在医院见过不少因“春捂秋冻”而导致身体问题的患者。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年轻时大不相同,盲目遵循这条建议反而可能引发健康危机。那么,春季到底该怎么保养才能真正保护好健康呢?

春季是一个温暖的季节,但温度的波动却可能给老年人带来不小的困扰。“春捂秋冻”本是一种为了避免感冒和寒冷伤害而提出的保暖策略,目的是让人们尽量减少春季寒气对身体的伤害。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免疫系统也逐渐衰退。这样一来,老人对于温度变化的感知往往比年轻人要迟钝,寒冷的空气往往在身体反应过来之前,已经悄悄侵害了健康。

实际上,在我临床工作的经验中,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盲目遵循“春捂秋冻”,反而更容易引发病情加重。例如,高血压患者若在温差较大的天气中缺乏适当的保暖,容易引起血压波动,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过度“捂”的方式不仅没有达到保暖的效果,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加重基础疾病。

春天到来,许多老人感到终于能摆脱冬季的沉闷,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享受晨练的快乐。清晨,公园里常常能看到这些活力满满的老人,然而,晨练的时间也许并没有那么理想。事实上,早晨气温虽然回升,但由于地面温度回升较慢,空气湿度较大,反而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吸入冷空气,造成身体不适。

尤其是对于关节有问题的老年人来说,春季的清晨湿气重,很容易加剧关节的疼痛。记得有一次,我在医院接诊了一位热衷于晨跑的老人,每天都在天还没完全亮时就跑步,结果不到一周他就因膝关节炎住进了医院。经过检查才发现,他的肩膀和膝盖关节都因为晨练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引发了炎症,疼得连走路都困难。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虽然春天的气温逐渐回升,但老年人早晨的晨练时机要特别注意。最佳的运动时间应当是在上午9点左右,太阳升起,地面温度适宜且湿气较少,这时再去锻炼对身体更加有益。太早进行户外活动,反而可能让身体的各个系统受到“寒冷”侵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市场上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海鲜琳琅满目,很多老人看到新鲜的食材便不禁想多买一些,觉得春季吃“鲜”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然而,这种做法未必对老年人的胃肠系统有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功能明显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许多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竹笋、菠菜、新鲜豆类等,吃多了不仅难以消化,还可能引发胃肠不适、腹胀、腹泻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肠胃疾病复发。

我曾在春季接诊过一位胃肠道不适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吃大量新鲜竹笋,结果由于竹笋中的粗纤维过于丰富,导致他的胃肠道严重超负荷,出现了剧烈的腹痛和腹胀,最终只能住院治疗。因此,老年人春季饮食应以“循序渐进”为主,避免一下子吃太多新鲜食材,防止胃肠系统的负担过重。

春天的空气清新,很多老人都喜欢打开窗户,通通风,觉得这样能让室内空气更清新,对健康有好处。然而,这种做法并非没有风险。春季的空气中,尤其是花粉、粉尘的含量较高,而老年人的免疫系统较弱,呼吸道更为敏感,过度通风反而会将大量过敏原带入室内,导致呼吸系统问题的发生。

曾经有位老人在家中把窗户开了一整天,第二天早上突然感到剧烈的咳嗽,呼吸急促,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急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是因为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花粉环境中,导致了严重的过敏性哮喘发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春季的通风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做的,尤其是花粉含量较高时,开窗通风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几分钟以内,而不应整天大开窗户。

那么,春季养生,您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和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也许您的建议能够给更多人带来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在温暖的春季里,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