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宁夏,为什么由一条河分成无数汊?

msn_ly
2025-02-16 16:00:05
18719

我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上,有一个有趣的地理现象:黄河在本区内最初是一条单一的河流,随后经过一段较窄的河道后,忽然分散成无数条水道,如图所示。这一地区便是闻名的青铜峡,长约10公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峡谷,被称为“黄河小三峡”。

宁夏的地形特点较为独特。南部以六盘山和黄土高原为主;西部则有贺兰山脉自北至中部纵贯而过,高耸的贺兰山成为本区与内蒙古的天然分界,并有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侵袭。东北部属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间的黄河从西部流入后折向北部流出。在高原与贺兰山之间,远古时期的地质运动和黄河的冲积作用共同塑造了广阔的宁夏平原。

黄河在宁夏平原上河道较宽,并且分汊众多。然而,中北部平原被牛首山隔断成两部分,北部较大的为银川平原,南部和西部较小的为中卫平原,形状犹如蝴蝶结。黄河穿过牛首山与贺兰山余脉间的峡谷,汇聚于青铜峡。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的一道峡谷,相传上古时期大禹在此劈山成峡,如今青铜峡市黄河边仍保留着大禹文化园,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景点。

青铜峡市内的黄河年过境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水流充沛。黄河的年径流量最高可达580亿立方米,主要水源来自青海、四川、甘肃交界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以及陕甘宁交界处的山区,上游流量已占全河流量的七成。

宁夏平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2017年地理普查数据显示宁夏全区平原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约39%)。由于贺兰山阻挡了沙漠的蔓延,加之黄河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自古便成为灌溉农业的宝地。早在秦汉时期,这里便修建了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古干渠。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在青铜峡修建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用于灌溉,改变了过去无坝灌溉的局面,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供水保障,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说法,正是对黄河水资源和灌溉设施带来的农业效益的真实写照。宁夏平原这个原本干旱的内陆裂谷,因黄河的滋养,被称为“塞外江南”。

青铜峡水库最初的库容超过6亿立方米,但经过数十年的泥沙淤积,目前库容已减少至不到一亿立方米。尽管每年采取调水调沙等措施进行清淤,但库容扩大的潜力已十分有限。

宁夏自治区正在规划更为宏大的水利工程——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选址在宁夏与甘肃交界处的黑山峡。黑山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适合建大型水库的峡谷,峡谷全长70多公里。一旦建成,将形成超大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380米,初始库容达114.5亿立方米,是青铜峡水库的近20倍。即便50年后,调节库容仍可达69.3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年发电量71.5亿度(相比之下,三峡水电站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82亿度)。这一项目已被列入自治区发改委2024年重点前期工作计划。

宁夏不仅自然景观壮丽,人文底蕴也极为丰富。此前有趣的是,宁夏的地图轮廓与广州的形状竟有几分相似。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