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睡眠调查:大学生晚睡成常态,肥胖者睡眠质量差,亟需警惕

msn_ms
2025-04-14 19:30:39
21208

近年来,睡眠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在夜晚难以入睡,或即便入睡了,也无法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根据最近发布的《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中国的睡眠健康状况依然堪忧,特别是在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体中,夜间睡眠时长短、入睡时间晚、醒来次数频繁等问题普遍存在。

据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2月,中国人群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6.85小时,尽管相比去年略有增加(增加了6分钟),但仍然未达到理想的7小时标准。在所有受访者中,约26%的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尤其是36岁到45岁的中年群体,睡眠时间最短,仅为6小时44分钟。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零点之后才入睡,显示熬夜成为普遍现象。

黄志力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理事长,指出:“虽然睡眠时长比上年有所改善,但这一变化并不显著,特别是在入睡时间上,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说,这种情况反映了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在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推动下,晚睡已成普遍现象。

睡眠质量问题同样严峻。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每晚平均醒来次数为1.4次,清醒时间达到14.82分钟,而有近39%的受访者每晚至少醒来两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夜间清醒的次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进一步调查发现,65%的受访者每周至少一次遭遇睡眠困扰,主要表现为早醒、夜醒或入睡困难等问题。

睡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规律的作息,许多人因晚睡或饮酒、喝咖啡等习惯,导致夜间易醒甚至失眠。黄教授提到:“饮酒和咖啡因摄入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晚上饮用咖啡或茶的人群,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因此建议下午3点以后最好避免摄入这些刺激性饮品。”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的睡眠状况。根据《白皮书》显示,仅有21%的大学生能在零点前入睡,而25%的大学生则是凌晨2点后才入睡。更令人担忧的是,有32%的大学生早上9点后才起床,导致他们经常错过第一节课,影响学业表现。更糟糕的是,几乎40%的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这显然与熬夜、晚睡密切相关。

黄志力教授指出:“这些数据值得警醒。大学生的晚睡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对健康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期下去,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受到损害。”

除了夜间睡眠,午睡的质量也是许多人忽视的健康问题。根据调查,29%的受访者午睡超过60分钟,这种过长时间的午休实际上不利于健康。黄教授解释说:“最佳的午休时间为20-30分钟,超过40分钟可能进入‘漫步睡眠’阶段,这会让大脑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醒来后常常觉得更加困倦。”

而在运动方面,调查还发现,约63%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不足150分钟,这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研究显示,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是每周运动时长达到200分钟-300分钟的人群,夜间清醒次数减少,睡眠质量大幅提升。黄志力教授提醒:“运动最好不要安排在晚餐后,尤其是高强度的运动,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整体睡眠质量。”

肥胖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体重超标或肥胖的人群,睡眠时长明显短于正常体重人群,且夜间醒来次数更多。根据调查,BMI(体重指数)大于28的人群比BMI小于28的人群,夜间平均醒来次数多出0.2次,睡眠质量评分低1.81分。肥胖与睡眠不良的关系早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黄志力指出:“肥胖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还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减肥和保持健康体重,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仅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还在情绪调节、记忆巩固、免疫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健康的睡眠对防治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积极作用。而睡眠时间过短或质量过差,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影响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

睡得好,才能活得好。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能认识到睡眠健康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睡眠优先”,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