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清晨的阳光洒在医院的走廊上,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推开肛肠科的诊室门,患者老张皱着眉头,坐得小心翼翼,像是在跟椅子较劲。他低声抱怨:“这毛病真是要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医生笑着安慰:“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医院里并不少见。肛肠疾病,听起来有点难以启齿,可它却像个不请自来的“老朋友”,悄无声息地闯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这年头,生活节奏快得像脱缰的野马。外卖点得飞起,麻辣烫、炸鸡轮番上阵,蔬菜水果却成了盘子里的稀客。久坐办公室,盯着电脑屏幕,动都不带动的,时间一长,身体就开始“抗议”。数据显示,近年来,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光是痔疮这一项,全国每年就有数百万人深受其扰。更别提肛瘘、肛周脓肿这些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的“硬茬”。专家说,这跟饮食油腻、缺乏运动、压力山大脱不了干系。肠道不爽,肛门跟着遭殃,道理简单得像一加一等于二。
老张的遭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是个货车司机,平时跑长途,吃饭没点,睡觉没点,烟酒还离不了手。结果,痔疮找上门,疼得他连方向盘都握不稳。去医院一查,已经到了得动手术的地步。医生告诉他,早点注意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可能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数据也挺唬人:根据某三甲医院的统计,肛肠科手术患者中有近六成是因为拖延就医,病情加重才不得不躺上手术台。早发现早治疗,听着是老生常谈,可真能省下不少麻烦。
说到手术,肛肠手术可不是闹着玩的。别看手术时间短,麻醉这关却得过得讲究。肛门那块地方,神经末梢密密麻麻,稍微一碰就疼得钻心。麻醉不仅要止痛,还要让肌肉松弛得恰到好处,免得手术刀还没下,患者就“哎哟”起来。常用的麻醉方式五花八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名字听起来像绕口令,效果却各有千秋。全身麻醉虽然省心,但术后恶心头晕是常事,恢复也慢,钱包还得瘦一圈。局部麻醉便宜又简单,可有时候止痛不彻底,肌肉也松得不给力,医生操作起来像在“打游击”。
最近几年,蛛网膜下腔阻滞成了肛肠手术的“香饽饽”。为啥?它起效快,用药少,效果稳,患者和医生都喜欢。拿罗哌卡因来说,这是一种长效局麻药,剂量低的时候能让疼痛“闭嘴”,运动功能却不怎么受影响,特别适合短时间手术。医生们还发现,加点纳布啡这样的阿片类药物,能让麻醉效果更上一层楼。研究数据挺亮眼:某医院对比了两组患者,一组用罗哌卡因单打独斗,另一组加了纳布啡,结果后者术后疼痛感明显轻,恢复也快。这不就是患者想要的“少遭罪,赶紧好”吗?
手术台上,细节决定成败。穿刺点高一点低一点,药打得快一点慢一点,甚至患者躺的姿势,都可能让麻醉效果天差地别。比如头低脚高的姿势,药液容易往上跑,麻醉范围就大了;反过来,药液往下沉,效果可能就不够。某次手术中,年轻医生小李手有点抖,药打得快了点,结果患者麻醉平面偏高,吓得他赶紧调整患者体位。这行当,真是胆大心细缺一不可。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些医生咋就能在方寸之间玩出这么多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