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增至近1000亿港元 成焦点的内房股应关注什么?

财联社
2023-11-24 09:19:53
976
港股在企业盈利回稳、资金流好转、政策预期利好及情绪改善的背景下,有望出现年末上升行情。

11月23日,在中国房地产政策多重利好刺激下,港股大盘低开高走,恒生指数全日上升1.0%,收报17,910点。恒生科指上升2.2%,收报4,117点。大市成交金额也增加至977多亿港元,而港股通则净卖出57.51亿港元。

盘面上,房地产、汽车、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及生物医药表现较突出,其中内房股是资金交易的焦点。远洋集团(3377HK)、绿景中国(95HK)、碧桂园(2007HK)、龙光集团(3380HK)分别大涨31.1%、27.4%、23.5%及18.9%。虽然房地产及地方债问题较大程度拖累当前中国经济修复的动能,但中央决策层持续表态积极,预计对于房企融资端更大支持力度的政策出台在即,有望逐渐改善市场预期。

腾讯(700HK)、阿里巴巴(9988HK)、百度(9888HK)、小米(1810HK)、快手(1024HK)、京东(9618HK)等互联网大厂已相继公布季绩,总体可圈可点。除阿里巴巴外,其他公司的盈利预测均被上调,公司股价反应普遍积极。

港股在企业盈利回稳、资金流好转、政策预期利好及情绪改善的背景下,有望出现年末上升行情。

深圳调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来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统一调整为40%。此次调整降低了居民购买二套住房的购房资金门槛,有利于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近期监管机构多次强调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助力化解房企债务风险。据媒体报导,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或考虑允许银行首次向房企提供无抵押的流动资金贷款,进一步刺激做多内房股的情绪。

整体来看,地产融资监管态度加速转向,体现监管层对于地产“防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预计政策落地后短期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监管层最首要的目的是助力保交楼,防止“烂尾楼”风险,但长期来看地产销售能否企稳仍是关键,取决于企业家对未来经济信心和家庭对未来收入信心有多大程度的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唐吉诃德XN046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