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卖面膜能刷医保了

药店经理人
2024-01-23 10:31:36
19624
近日,根据“看看新闻”报道,网络平台上有人发帖说“医美面膜”纳入医保了,记者实测为真,但仅限于医保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报销扩围”政策下,药店卖“医美面膜”能刷医保了。不过,“医美面膜”属“械”不属“妆”,药店、消费者要注意。

药店“医美面膜”,可刷医保个人账户

近日,根据“看看新闻”报道,网络平台上有人发帖说“医美面膜”纳入医保了,记者实测为真,但仅限于医保个人账户。

记者在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家药店发现,网上说的“xxx面膜”商品外包装和标签都为“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背面还印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并没有任何“面膜”的字样。而在同一个货架上还有多款同类产品,但无一例外,商品名称都叫做“某某敷料”。

药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有xxx的蛋白敷料能够使用医保支付,其它品牌的则不行。记者实测,购买这款xxx品牌的蛋白敷料,只能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不能使用医保统筹账户付。

在虹口区的一家药店,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可复美的产品,但是向我们推荐了另外一个品牌的医美面膜,并表示可以刷医保。

笔者了解到,所谓的医美面膜属“械”不属“妆”,之所以能刷医保,主要与“个人账户报销扩围”政策有关。

例如,上海曾发布文件提到,从2023年7月1日起,全市继续扩大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新增32种市民常用、需求度高、安全性好、适用性强的的器械耗材,包括制氧机、血压计、血糖仪、听诊器、创可贴、测孕纸、血糖测试条、口腔护理液等。

随后2023年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

该文件表示,要适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技术劳务与物耗分开”的原则,加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支付管理联动,逐步将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医用耗材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管理范围。

同期,甘肃兰州、湖北襄阳等多地医保部门,开始扩大个人账户报销范围,主要涉及常用类医疗器械。

由上可知,在国家医保局文件背景下,未来“药店刷个人账户”将包含更多的医疗器械产品。

国家药监局: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不存在“械字号面膜”

有人好奇,医美面膜和普通面膜有什么区比?是不是医用的就更好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询资料发现,医美面膜、医用面膜的规范名称叫做“医用敷料”。

根据“聚美丽”调查,医用敷料在医院中目前主要针对两类患者使用,一类是需要在医美手术之后对受损皮肤进行修复和舒缓的患者,另一类是存在皮肤屏障受损、急性皮炎等皮肤问题的患者。在治疗中,医生会有选择地对这两类患者使用医用敷料,达到辅助修复、(对急性皮炎等)冷敷舒缓的作用。

在材料方面,医用敷料在膜布选择上更注重安全性,而面膜则更侧重于体验感。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外科纱布敷料通用要求》,医用敷料主要用于清洁覆盖创面、吸收体内渗出液、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部分医用敷料还可用于手术过程中支撑器官或组织。

这也就是说,医美面膜针对医疗垂直需求,这与普通面膜的用途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面膜消费者应该引起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几年前,医美面膜就风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并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国家药监局在2020年发文提示,应警惕面膜消费陷阱,明确表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这一说法。“械字号”指的是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备案号以“x械xx”开头,而没有一款“面膜”产品属于医疗器械。

笔者梳理发现,属于医用敷料的医美面膜,比普通面膜贵出几倍(若普通面膜价格5元/片,医美面膜价格20元/片),虽然一些地区药店卖医用敷料可刷“个人账户”,但也要考虑顾客实际需求,不应“偷梁换柱”,面膜消费者也应了解相关知识,双方共同努力维护好医保基金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晚风_XN044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