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春天的萧山,空气里都透着一股子泥土的清香。竹林深处,绿意盎然,像是老天爷给大地铺了块翡翠地毯。可别小瞧这满眼的绿,底下藏着个宝贝——春笋。尤其是那种被乡亲们捧在手心的“黄泥拱”,白嫩得像刚出生的娃娃,鲜甜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这不,趁着春光正好,萧山的村民们扛着锄头,乐呵呵地钻进山里,开启了一场与春笋的“捉迷藏”。
山里的早晨,雾气还没散尽,露水在竹叶上打着转儿。村民老楼拎着把锄头,步伐稳当,像个老猎人似的,眼睛在地面上扫来扫去。别看他年纪不小,找笋的本事可一点不含糊。“瞧这儿!”他蹲下身,指着一块不起眼的泥地,上面有几道细得像头发丝的裂缝,“这下面,八成有货。”话音刚落,锄头下去,泥土翻开,一根白胖胖的黄泥拱就露了脸,带着点湿润的泥香,像是刚从地里“逃”出来的小精灵。老楼笑得眼角全是褶子:“这家伙,藏得够深!”
挖笋可不是光靠蛮力的事儿,得有点“侦探”头脑。地表那点裂缝,像笋在跟你玩捉迷藏,稍不留神就错过了。锄头下去还得悠着点,太猛了伤了笋身,那鲜味可就打了折扣。楼塔村的黄泥拱,之所以金贵,就因为它长在黄泥土里,土质细腻得像筛过的面粉,保水又养分足。笋子钻出来之前,泥土被顶得微微鼓起,像个小土包,这才有了“黄泥拱”的名号。这样的笋,肉质嫩得能掐出水,入口清甜,怪不得乡亲们总说:“黄泥拱一上桌,鱼肉都得靠边站。”
在楼塔,挖笋的场景随处可见。村里的年轻人也跟着长辈学艺,背着竹篓,吆喝着上山。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阿明,平时在城里打工,这几天特意请假回村。“城里的超市哪有这味儿!”他一边挖一边感慨,汗珠子挂在额头上,笑得却比谁都灿烂。不到一小时,他篓子里已经装了满满一堆笋,个个白得发亮,像刚从地里“抢”来的战利品。旁边的大婶打趣他:“哟,阿明,挖这么多,准备开个笋宴啊?”阿明挠挠头,嘿嘿一笑:“回去给我妈炖锅腌笃鲜,她最馋这口!”
说起吃笋,萧山人绝对有发言权。刚挖上来的黄泥拱,剥开外壳,笋肉莹白得像块玉,透着股天然的甜。厨房里一顿操作,鲜味立马翻倍。最经典的,莫过于“腌笃鲜”。咸肉切块,笋子滚刀切,丢进锅里小火慢炖,连盐都不用多放。40分钟后,锅盖一掀,香气扑鼻,汤汁浓得能拉丝。咸肉的油脂全渗进笋里,咬一口,软糯中带着韧劲,鲜甜里裹着咸香,像是春天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舞。吃完一碗,保准你连汤汁都不舍得剩。
当然,笋的吃法远不止这一种。雪菜蒸笋,清爽又带点咸鲜,入口后那股微甜总让人回味无穷。想省事点的,直接清炒,脆生生的口感像在嚼春天的声音。还有人把笋晒成笋干,留着冬天煲汤,一揭锅盖,鲜味照样能把人馋得直流口水。村民老王就爱这口,他说:“笋干炖排骨,汤白得像牛奶,喝一口,暖心又暖胃。”光听他描述,你是不是也开始咽口水了?
楼塔的竹山,绵延起伏,土质肥沃,像是专门为春笋量身定做的摇篮。这里的黄泥土,锄头下去,翻出来的泥巴细腻得像红糖,软乎乎地裹着笋身。尤其是大黄岭村,山坡下的泥土水分足,养出的笋格外水灵。村民们说,别的地方的笋也不错,但楼塔的黄泥拱就是独一份。那种鲜嫩,像是大自然给舌尖的奖励,吃过一次,保准忘不了。
挖笋的乐趣,不光在笋本身。山里的空气清新得像刚洗过,竹林间偶尔传来鸟叫,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像在给挖笋的队伍伴奏。村民们三五成群,边干活边聊家常,笑声在林子里回荡。谁挖到个特别大的黄泥拱,准得被围观一番,夸得像中了彩票似的。这样的场景,让人觉得,挖笋不只是为了吃,更像是在跟春天来场亲密的约会。你有没有想过,啥时候也去山里转一圈,亲手挖根笋尝尝?
不过,挖笋也有讲究。黄泥拱的采摘时间得拿捏准了。地表刚冒出小土包时下手最好,太晚了,笋尖破土,肉质就老了,嚼起来像在啃纤维。老楼教了句口诀:“裂缝细如丝,土包刚拱起,赶紧挖,莫迟疑。”这话听着简单,干起来却得靠经验。村里有个笑话,说有个新手挖笋,太心急,愣是把笋尖给锄断了,捧着半截笋站在那儿,哭笑不得。谁没点学艺的糗事呢?可这不也正是挖笋的乐趣所在吗?
春笋的鲜,不光在舌尖上,更在心头。萧山的村民们,世世代代跟这片竹林打交道,挖笋、吃笋,已经成了春天的仪式感。山里人常说,笋是春天的信使,带着泥土的芬芳,提醒大家:一年好时光,又开始了。楼塔的黄泥拱,名字土气,可吃起来却像件艺术品,简单的食材,愣是能让人吃出幸福感。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吧?
山里的春天,总是这么慷慨。黄泥拱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土里冒出来,村民们的笑声还在竹林间回荡。下一场雨后,估计又是一波丰收。谁家今晚的饭桌上,会多一碗热腾腾的腌笃鲜?谁又会扛着锄头,再去山里找找春天的秘密?这样的日子,平淡却踏实,简单却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