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文脉三千年 今日又上新

新华社
2024-02-27 16:21:35
19183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2月26日,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是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殷墟博物馆新馆以“鼎”为设计意象。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2022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习近平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今日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通过近4000件套出土文物和数字技术,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成就。

在约2.2万平方米的新馆展厅,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展示。为增加观众参与感,车马遗迹展厅采取边修复、边展示的展陈方式。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近一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对殷墟持续发掘研究,它也成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

在新的征程上,殷墟这座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仍将继续揭示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监制:李拯宇

策划:赖向东 李俊

统筹:徐亮 毕晓洋 双瑞

视觉设计:张子彧

编辑:邓坚 林革 逯阳 刘梦琪

摄影:鞠鹏 丁林 李安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河南分社联合制作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辛丁零_XN005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