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

新华社
2024-08-19 17:57:15
18599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通过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地区沉积物的分析,他们认为约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物体是一颗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通过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地区沉积物的分析,他们认为约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物体是一颗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

图为2023年1月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在新年游行活动中与“恐龙”互动。(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此前研究普遍认为,希克苏鲁伯地区遭受撞击和相应的地球环境变化,导致了一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包括非鸟类恐龙的灭绝。但对于撞击物的性质还有诸多未解之处。

德国科隆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3个点位进行岩石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样本中富含铱、钌、铂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很罕见,但在小行星上十分常见。在分析钌同位素比例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关于撞击物来源的线索。

钌有7种稳定同位素,在不同来源的天体中具有不同的混合特征。通过将样本数据与过去35亿年间其他8个撞击点的岩石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希克苏鲁伯撞击点遗留的钌同位素特征与来自内太阳系的硅质小行星并不匹配,而与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非常匹配。

曾有观点认为,撞击物是一颗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解体的彗星的一部分。但进行本次研究的团队认为,彗星碎片的钌同位素数据与撞击点的特征并不相符。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李蒙_XN032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