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祸还是福?最新研究颠覆认知,心脏病患者还能放心吃吗?

msn_ms
2025-04-14 18:00:24
18593

“医生,我心脏不好,能吃鸡蛋吗?”这可能是很多心血管病患者的疑问。鸡蛋,这个曾经餐桌上的“宠儿”,因为胆固醇的“黑历史”,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对鸡蛋进行了重新评估,或许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它。

关于鸡蛋的争议,最让人纠结的就是“吃鸡蛋会不会堵血管?”这个说法像一颗定时炸弹,吓得许多心脏病患者彻底放弃鸡蛋。但最新的研究却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2023年,一项涉及50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比不吃鸡蛋的人降低了18%。这个结论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也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

过去,人们认为鸡蛋黄中的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70%的胆固醇是由肝脏合成的,只有30%来自饮食。就像一条大河不会因为一小桶水的加入就改变流向,健康人体有一套自动调节胆固醇的机制。

北京安贞医院的张兆琪教授形象地比喻:“胆固醇就像快递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可能迷路的快递车,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是称职的清洁工。” 关键在于运输系统的平衡,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快递员”的数量。

事实上,2022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布的心脏康复营养指南已经明确指出: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并不会显著影响血脂水平。这也意味着鸡蛋的“污名”或许早该被洗清。

那么,鸡蛋到底有哪些营养价值?如果撕掉“胆固醇炸弹”的标签,我们会发现鸡蛋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营养宝库”。

每100克鸡蛋含有13克优质蛋白,氨基酸组成堪称完美,是人体补充蛋白质的优质来源。

蛋黄中的卵磷脂被称为天然的“血管清道夫”,有助于清理血管内壁的脂肪。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健康有益,相当于“天然墨镜”,可以降低黄斑病变的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500名冠心病患者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半年后血清载脂蛋白A1(有益指标)提升了12%,而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子)下降了8%。这意味着,鸡蛋不仅没有预想的坏处,反而能在合理范围内帮助维护血管健康。

当然,吃鸡蛋也是有讲究的,吃对了才能发挥最大的健康效益。心脏病患者在吃鸡蛋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选择水煮蛋,避免煎炸。高温会氧化胆固醇,增加对血管的损害。

蛋黄蛋白一起吃,不要为了减少胆固醇摄入而只吃蛋白。蛋黄含有多种对心血管有益的营养成分。

搭配绿叶蔬菜一起吃。膳食纤维是胆固醇的“吸附剂”,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分享。杭州的王先生冠脉狭窄60%,他在医生指导下,每天早餐吃一个水煮蛋,搭配凉拌菠菜。三个月后复查,他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0.9mmol/L提升至1.2mmol/L,血管斑块也没有进一步恶化。他感慨道:“以前对鸡蛋避之不及,现在才发现科学吃蛋才是王道。”

当然,单靠吃鸡蛋无法让心血管健康达到最佳状态,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同样重要。

保证充足睡眠,深度睡眠时心率会降低,相当于给心脏“放假”。

广东省中医院的数据显示,长期坚持综合健康管理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降低了41%。

虽然鸡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健康的选择,但有些特殊人群仍需谨慎。

鸡蛋,并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禁忌”,而是在科学管理下的“健康搭档”。正如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对待鸡蛋也不能走极端。与其担心鸡蛋会不会伤害心脏,不如用科学的态度去合理食用,让它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