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业绩明显回暖 机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2022-08-19 13:59:04
17909

数据显示,在5月份以来的市场反弹下,量化策略超额收益显著回升,甚至有部分量化股票策略已创新高。面对市场波动以及行业变化,量化机构也在不断迭代创新,软硬实力“一把抓”,在策略、技术、人员团队等方面持续升级。
量化私募业绩回暖
部分产品已创新高
从量化对冲基金各策略的表现来看,量化CTA的年内收益表现明显强于股票量化。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223只量化CTA产品,今年来整体收益为11.26%,其中正收益占比为80.95%。而同期股票量化平均收益仅为2.65%,正收益和占比仅为31.28%,这也意味着接近七成的股票量化策略私募基金业绩亏损。细分来看,量化CTA策略中的量化趋势表现最佳,其次是量化多策略和量化套利。股票量化策略中的量化选股和中证1000指增策略表现较好,均实现正收益。
关晓敏指出,程序化期货策略表现靠前,阿尔法策略表现紧跟其后。今年以来量化多头策略表现稍弱,从去年9月之后,市场延续下跌行情,不利于策略发挥。但5月之后市场转暖,净值已有所修复,截至7月底,量化股票策略平均涨跌幅约为-5%,少数量化股票策略已创新高。
“随着股市反弹,绝大多数策略业绩表现出现一定回暖,不过受商品市场高位震荡及反转行情的影响,CTA策略近期表现欠佳。”金斧子投研中心说道。
格上财富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表示,自2022年以来量化股票策略的最大回撤近30%,目前最大回撤8%左右,超额自2月中旬左右逐步修复,6月左右部分量化股票策略的超额基本已创新高,近几月表现非常突出。
“今年整体市场的贝塔波动较为显著,但量化私募目前的超额比较容易实现,所以整体量化私募表现还是有所回暖的。”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分析称,这中间全年基本面因子的表现都比较良好,这与当前反弹的核心跟基本面较好的高景气赛道有关,而且风格比较持续和集中。同时高频因子最近几个月表现也比较好,主要是因为最近的反弹是以小市值为主,有利于高频因子捕捉超额收益。因此,今年来整体的量化策略超额部分收益都表现的比较亮眼。
黑翼资产也表示,今年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量化策略超额回升明显。目前市场经历过两个多月的反弹后,从单边上涨走向震荡分化阶段,波动加大。从板块风格的相对表现看,大盘弱、中小盘小强的基本趋势仍在延续。基本面角度,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涨幅明显。整体而言,小盘股的亢奋,给予了量价策略充分的施展空间;而成长风格的强势,也奠定了基本面策略获取超额的底色。随着高波动股票交易的持续活跃,量化策略超额收益显著回升。
鸣石基金分析称,2022年前四个月,受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A股呈单边下跌态势,基本面策略表现明显优于高频价量策略。但与此同时,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幅释放,其中中证500估值一度跌至历史估值底部区域,市场配置价值凸显。经历了5~6月的反弹后,7月A股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分化,因“保交楼”的影响大盘权重股逐步回落,而由于中证1000指数期货和期权的推出,小市值股票高度活跃,成交量和波动有明显提升。高频价量类策略充分受益于中小市值股票的活跃,超额表现较为亮眼,并且基本面策略延续了今年以来稳健的超额收益。整体上看,近三月的超额收益明显回暖。
从产品表现来看,世纪前沿私募指出,公司指增产品超额长期表现优异,短期表现稳定,尤其是策略迭代后,组合超额整体稳定性、持续性有大幅提升。1月底新版本策略迭代以来超额周胜率80%,超额回撤相较之前数据明显降低。
其实在去年四季度以来,量化私募整体曾出现一定的超额回撤。明汯投资指出,其背后的原因主要为:一方面,市场风格急剧转化,整体不利于量化策略发挥,但各家风格暴露控制程度则回撤幅度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2021年部分量化管理人规模激增,需要一定时间消化规模。
在明汯投资看来,量化投资作为一种方法论,“无所不能”与“一无是处”两种极端看法均不可取。量化多头整体来讲持仓更加分散,能更好的跟踪住指数。当遇到“风格急剧转换的阶段”或“一九行情”时,超额会比较难做。今年以来,主流量化私募超额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从可预期的超额收益及其稳定性来看,量化多头依然具备非常好的资产配置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天天在线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