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菠菜,咱小时候吃得最多的绿叶菜之一,现在居然在肾病患者的饮食圈里悄悄翻了身。你没听错,平平无奇的一把菠菜,竟然能成为肾病患者餐桌上的“隐形高手”,这背后不仅有科学依据,还有不少真事儿支撑。再加上如今大家对慢性病防控越来越重视,这样一个关乎上亿人群体日常饮食的小话题,怎能不多聊几句?
前阵子,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的一位主任在一场线上分享会上聊到了这个事儿。他说,对于大多数稳定期的肾病患者来说,菠菜这种绿油油的蔬菜其实挺“乖”,不但不会闹腾,反而还能在一些方面给肾脏帮帮忙。话虽简单,但这话里的分量却不轻——毕竟在很多肾病患者的心里,吃饭已经成了每天的“技术活儿”。啥能吃、啥不能碰、吃多少都得精打细算,就怕吃错了伤了肾,弄巧成拙。
要知道,在咱国家,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已经不低了。据《中国慢性肾病监测报告》显示,大约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问题。这么一看,菠菜的这番“翻红”,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说到菠菜的妙处,还真不少。不少吃菠菜的肾病朋友反馈,他们的血压没那么飘忽不定了。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北京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就提到,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和钾元素,这俩东西能帮助维持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尤其对控制血压和减轻肾小球压力有一定帮助。当然前提是“适量”——啥事都不能玩过火,吃菜也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菠菜里还藏着一堆膳食纤维,这玩意儿说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是稳血钾的“大功臣”。很多人一提肾病就自动联想到“忌钾”,于是对菠菜这种略带钾的绿叶菜敬而远之。但真相并不吓人。武汉协和医院2022年的一项观察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同样的钾含量,菠菜这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比那些精加工食品对血钾水平的影响小得多,平均低了接近四成。这说明啥?说明菠菜里的钾不像“猛虎”,倒更像一只温顺的猫,循序渐进,不会突然“爆雷”。
换句话说,那些整天担心菠菜会让肾负担加重的朋友,不妨先放下心中那点小焦虑。当然,如果你正处在肾衰晚期、血钾已经偏高,那还是得乖乖听医生的,不要自己“瞎琢磨”。
除了对血压血钾有好处,菠菜在对抗慢性炎症方面也有一手。慢性肾病的病情发展,往往伴随着体内“火气”旺盛,这时候如果能让炎症因子降一降,自然是对肾脏的保护。不少研究都指出,菠菜富含抗氧化物,比如胡萝卜素、叶黄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能像“灭火器”一样清除自由基,减缓炎症反应,帮助稳定病情。
肾病还有一个大家头疼的老问题:贫血。很多患者动不动就喊累,气短没力气,看起来像是没睡好,其实是血红蛋白不足在作怪。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铁的利用效率也大打折扣。这个时候,菠菜再次上线。它虽然不含那种吸收率超高的动物铁,但却有丰富的非血红素铁和叶酸,搭配上番茄、青椒这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吃,还能提高吸收率。
更有说服力的是,武汉协和医院那份研究提到,在使用菠菜为主的饮食干预下,92位肾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在半年内平均提升了0.8克每分升,比起对照组只提升0.3克,确实差距不小。从这看,菠菜可不光是“绿叶小菜”,它甚至有点像是“绿色补血剂”。
当然,说了这么多菠菜的好,也得讲清楚吃法。肾病患者最怕的就是好心办坏事。菠菜虽好,可要是做法不对、搭配不当,也可能变“功臣”为“罪人”。
比如说菠菜里的草酸,如果不焯水处理,就容易和钙结合生成草酸钙结晶,对肾结石患者就特别不友好。所以最好先把菠菜在沸水里“滚一滚”,三十秒左右就行,然后捞出晾干再烹调。这样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去掉大部分草酸和多余的钾。
搭配上更是讲究。想补铁就别忘了来点“酸甜”助攻,比如炒菠菜加番茄、凉拌时配些柠檬汁,既开胃又科学。如果是担心结石,还能搭配点豆腐、黑木耳、芝麻酱这些富含钙的食物。饮食嘛,本来就该讲究点花样和搭配,吃得好、吃得巧,才最重要。
说起来,不少人对菠菜还有“吃多了就嘴发涩”的印象,那其实就是草酸在口腔里作祟。所以每次别吃太猛,分两三顿吃也行。关键是吃得新鲜,别老盯着冷藏室里那个蔫了吧唧的老菠菜,趁着新鲜买、现焯现吃才划算。
当然咱也得交代清楚,菠菜虽好,并非每位肾病患者都能一口闷。有肾衰竭晚期、高钾血症、尿毒症、正在透析的朋友,还是要先问医生再做决定。身体这本“账”,不能算糊涂账。
从一盘绿油油的小菜,到如今慢病管理中的“饮食担当”,菠菜的这场“逆袭”看着虽不起眼,却恰恰证明了那句老话:别小看了咱身边的常见物。像菠菜这种家常菜,不靠噱头,不走花路,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营养和温和的性子,在养身路上默默打工。
正值春季,蔬菜市场绿意盎然,菠菜也正是时令好菜。不少家庭已经开始“春食清补”,不妨把菠菜排进菜单,当然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其盲目忌口,不如科学吃口,肾病患者的饮食之路,也许就藏在一盘热气腾腾的菠菜里。
如今,肾病人群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饮食结构。菠菜到底是不是“神菜”,每个人心里自有答案,但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开始认真对待那一日三餐中的选择权,也愿意为健康多做一点功课,多吃一口靠谱的菜。这一点,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