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大面鱼:家乡味的传承,年节里的必备美味,逐渐走向全国!

msn_ms
2025-03-15 17:00:04
40823

提到烟台招远的大面鱼,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流口水。每一口都满是家乡的味道,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和情感。记得有个老乡留言说:“介绍一下家乡的招远大面鱼吧!”说实话,一提到这个美食,我的心头就充满了亲切感,因为那是我最爱的那一口。

在招远的南乡农村,炸大面鱼曾经是过年期间才会做的事情。当年,花生油可是珍贵的东西,白面也稀罕得很,根本不像现在随便就能买到。因此,小时候我只能在旁边当“火头军”,就是在灶膛前帮忙烧火,等着炸好的面鱼。一旦炸好,面鱼金黄热气腾腾,我就会端着盆一路小跑,赶紧送到爷爷奶奶那儿。我们老家有句话:“百善孝为先”,这可是我们农家人一贯的理念。

随着年纪渐长,我的任务也逐渐升级,除了烧火,还要负责捞锅。每当母亲从大盆里捏出面团,放在大茶盘里轻轻一拍,就成了椭圆形的面团。接着,她会在面团中间轻轻划开一道线,再用手抓着两边放入热油中,面鱼就开始浮在油面上。这时候,我的任务就是看着它炸成金黄,再用筷子翻面,直到两面都炸得金黄酥脆,才会小心地捞起放入漏勺。那一刻,面鱼的香气四溢,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

炸面鱼做得差不多了,还得炸点用冷水面做的“反叶子”或者“咯嘣”之类的小吃。等到锅底剩下最后一点点油,接下来就是炸点鲅鱼、刀鱼了,这可是胶东农村的传统美食。特别是招待客人时,那些小段的鲅鱼、刀鱼在锅里炸得香气扑鼻,面鱼的余油只要留一点,炸出来的鱼肉才会鲜美。毕竟油多了,鱼腥味就会出来,反而浪费了好油。

随着自己慢慢成家,家里的老人在做炸面鱼时,我已经很少动手做了。虽然母亲曾经几次耐心地教我如何捣面、如何用酵母发面,但每次我都只是嘴上答应,实际操作却没怎么上手。直到母亲去世,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没有学会她那精湛的炸面鱼技艺,这让我十分懊悔。

父亲倒是乐观,他总说:“熟能生巧,做多了自然就会。”他还告诉我,母亲刚结婚时也不会做炸面鱼,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根本没有机会做这么讲究的食物,反倒是父亲在婚后教她的。所以,想要做好,得多练几次,才能掌握技巧。

如今,招远的大街小巷里,大面鱼摊一个接一个,几乎每个摊位前都能看到人排队。招远的特色,就是羊汤配炸面鱼,只要有羊汤,旁边必定会有炸面鱼摊位。每当我去赶集,总是像个小馋猫一样,嘴巴停不下来,总是从摊位这边走到那边,买点儿尝尝。这种集市小吃,满足了我对家乡味道的所有渴望。

而且在招远,有两种面鱼特别受欢迎。南乡的炸面鱼大而薄,炸出来的面鱼形状像条大鱼漂浮在油面上,金灿灿的,十分诱人;而北方的辛庄面鱼则厚实一些,肉质更加饱满,炸出来的面鱼外形短小精悍,看起来有点像动画片里的骨头,松松的,炸好后膨胀得鼓鼓的,形状很有趣,也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

不仅如此,炸面鱼还有很多花样。比如加入南瓜,炸出来的就是香喷喷的南瓜面鱼;加入地瓜,就变成了地瓜面鱼,香气扑鼻;再加点葱花、盐巴,炸出来的则有一股咸香味儿。无论什么口味,都在集市上大受欢迎。

这大概就是招远大面鱼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情感的传递,是对家乡、对亲情、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