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药酒成健康隐患,男子一年喝出肝损伤,83种中草药可能有毒!

msn_ms
2025-04-14 18:00:14
18141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养生成为不少人的日常话题。有人选择运动,有人注重饮食,而也有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各类传统养生方式上,其中,自制药酒成为许多人的“养生秘诀”。但你知道吗?看似健康的药酒,如果用法不当,反而可能对身体,尤其是肝脏,造成极大的伤害。

老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58岁的他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年轻时不太关注养生,但随着岁数增长,他开始注重身体调理。听说某些中药泡酒能补气活血、缓解疲劳,他便在朋友的推荐下,自制了一瓶“神奇药酒”,其中还加入了一味名为“土三七”的中药材。老张对这瓶药酒寄予厚望,每天都喝上一小杯,希望自己能更有精神。然而,一年后,他的身体却出现了异常。

起初,他只是觉得浑身乏力,早晨起床总感觉没有休息够,甚至连最爱的饭菜也失去了兴趣。后来,他发现自己的眼白有些泛黄,照镜子时隐约觉得脸色发暗,但他没太在意,以为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熬夜过多所致。直到胃部开始频繁胀痛,他才不得不重视起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医生告诉他,他的肝脏已经受到严重损伤,需要立即治疗。

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后,找到了病因——长期饮用含有肝毒性的自制药酒,导致了药物性肝损伤。医生解释说,土三七虽然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肝毒性,长期饮用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对药材的炮制方法、服用剂量都不了解,盲目饮用,往往得不偿失。

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因服用不当中药或药酒导致肝损伤的案例并不少见。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统计,至少有83种中草药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影响,其中包括何首乌、大黄、雷公藤、补骨脂等。虽然这些药材在传统医学中有广泛应用,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与其他药物搭配不合理,就可能对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

事实上,药物性肝损伤在我国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茅益民教授曾发表研究指出,在我国,因药物性肝损伤入院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滥用中草药或保健品引起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也提醒人们在使用中药时要格外谨慎。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肝脏,避免陷入类似的健康危机?医学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或“祖传秘方”。很多所谓的“古方”并没有经过现代医学验证,而是凭经验流传下来,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每个人。即便是传统经典药方,在现代医学研究下,也进行了成分调整,以降低副作用。例如,宋代流传下来的苏合香丸,现代药典在沿用其核心成分的同时,去除了有毒的汞和朱砂,让药效更安全可靠。

其次,不要误以为“中药无害”,随意加大剂量。有些人认为中药不像西药那样刺激,因此“吃多点没关系”。但事实上,中药同样需要对症下药,剂量过大反而可能带来毒性反应。例如,何首乌在适量服用时具有养发功效,但长期大量服用却会导致肝损伤。

此外,服药期间千万不要饮酒。很多人有喝酒的习惯,认为少量酒精能助药效,但实际上,酒精本身就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如果再加上药物的影响,就可能形成“双重打击”,加速肝损伤的发生。

除了避免误区,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行为来呵护肝脏健康。例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喝水,促进代谢;定期体检,关注肝功能指标。如果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皮肤发黄等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经历了这次生病的教训,老张也幡然醒悟。出院后,他不再随意服用药酒,而是遵循医生建议,调整了作息和饮食习惯。曾经的他以为“越补越健康”,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健康,离不开科学的生活方式。

药补不如食补,养生更需理性。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就让身体承担沉重的代价。在追求健康的路上,多一点谨慎,少一点盲从,才能真正收获长久的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