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带回四只鹦鹉,家里变成“噪音工厂”!养鸟到底该怎么做?

msn_ms
2025-04-09 18:00:05
26405

我妈呀,简直是直接上手,没有任何预兆,竟然拿回一只鹦鹉来!后来好像觉得还不够热闹,又陆陆续续添了三只。现在,咱家里变得像是一个“鹦鹉联合国”:两只玄凤鹦鹉、一只牡丹鹦鹉,和一只和尚鹦鹉,哎,我跟你说,这些小家伙们简直把我逼到边缘了!它们一天到晚叽叽喳喳,从早上到晚上,那个噪音,真是没法忍。

半年下来,我快神经衰弱了,晚上闭上眼睛做梦都能听到它们叫。你说,这心态得多崩溃。尤其是我妈,把它们当成宝贝一样宠着,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鹦鹉都能站她头上吃饭,吃饭的时候,它们还跳到碗里,倒是我妈乐此不疲,可我一脸懵逼。这些小家伙,尤其是那两只玄凤和牡丹,没碰它们的头,根本不让人接近,轻轻一碰,马上就是一阵急速的张嘴猛咬,疼得我想哭。

更夸张的是那只牡丹鹦鹉,我妈还时不时带着它出去溜达,外面人一多,它就急了,看到笼子里有人站着,它就开始拼命咬笼子,铛铛铛,那个声音,简直比开了工地的锤子还响。家里吃饭时,鹦鹉们一点规矩都不懂,不怕打扰,还飞到人头上,甚至有的还伸到别人嘴边。最惨的是,我姨妈被那只牡丹咬破了皮。那一瞬间,我真觉得养这些鸟有啥意义?根本不粘人,不乖不听话,还是特别能制造麻烦。

我现在几乎是天天被它们逼得脑袋疼,晚上休息都成问题。真是想不明白,养这些鸟,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为了看它们站在笼子里叫,或者随便跑来跑去,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

说实话,这样的困境真的让人既无奈又心疼。这位网友的遭遇其实给所有养鸟的人敲响了警钟,养鸟可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养鸟和养孩子有些类似,虽然不像养孩子那样需要付出所有心血,但责任感还是不能少。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宠着它们玩,而是需要承担起对它们的责任和照顾。

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觉得养鹦鹉就是让它活着就行,甚至觉得爱它就要无条件溺爱它。这一点非常重要,爱鸟不等于溺爱!这些小家伙不仅需要空间自由、游戏时间,更需要规矩和约束。你不管它,它可能就变得无法无天了,甚至养成坏习惯,最后的结果可不是你想要的。

很多人以为这样能显得自己和鹦鹉关系更亲密,甚至吃饭时会给鹦鹉分点儿自己的饭。你要知道,鹦鹉的饮食要求和我们人类可不一样,太多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对它们是慢性毒药。时间久了,鹦鹉的健康就会出问题,甚至有些食物对它们来说是致命的。这些小细节,千万别忽视。

看到鹦鹉津津有味吃零食,主人心里别提多得意了。可是,这也容易造成鹦鹉挑食的坏毛病。你如果总是顺着它,久而久之,鹦鹉就会变得不吃常规的食物,只吃自己喜欢的那些。这不单单是宠溺,还是让它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

有些人一心想要和鹦鹉建立亲密关系,每餐都用手喂它们。久而久之,鹦鹉只会依赖主人,根本不自己动手吃饭。你想想,这跟我们家里宠溺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喂,孩子都长大了,啥也不做,这多麻烦。鹦鹉要学会自己独立,不然主人就成了它的“跟班”了。

有些主人觉得鹦鹉活泼好玩,整天让它在笼子外面乱跑,连晚上都不让它按时回笼子休息,甚至连一个安静的休息地方都不给它准备。久而久之,鹦鹉变得越来越“不受管束”,不仅不听话,还开始表现出更不良的行为。

教育鹦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刚刚长大,开始有了独立性的时候,这时的行为约束至关重要。如果你一开始就宠着它,不去管教,等它大了以后,想要纠正它的坏习惯就难了。鹦鹉在小时候最容易接受教育,你如果能够及时引导它,它长大后就不容易犯错,也不会不喜欢你。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鹦鹉从幼鸟长成成鸟,第一次换羽毛的时候,正是一个特别关键的成长阶段。这个时候,它们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这时你得格外留心,不仅要关爱它,更要教它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就像人类从小孩到青春期一样,鹦鹉的成长也需要合理的引导。

养鹦鹉不是说养就养,谁都可以养。它们是有感情、有习惯的小生命,咱们得负责起对它们的教育和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点儿在养鹦鹉上同样适用。为了大家和这些小生命能和谐相处,做好教育和管理,才能避免让鹦鹉成为家里的“闹钟”和“麻烦制造机”。

明白了吗?你养鹦鹉的目的是为了和它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不是让它们成为家里的“噪音污染源”。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