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死因揭秘!心血管疾病成最大杀手,这些降糖药能救命!

msn_ms
2025-04-14 20:00:33
19276

糖尿病,这个潜伏在人群中的“大反派”,是许多人都不愿面对的健康挑战,特别是2型糖尿病。尤其在如今的社会里,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糖尿病已不再是一个少见病,而是像潜在的阴影一样,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糖尿病的“致命”一击往往并不是由血糖本身引起的,而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2025年初,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这份指南堪称糖尿病领域的“武林秘籍”,为所有糖尿病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在这份权威指南中,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摆在眼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心血管疾病!具体来说,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甚至心力衰竭,都成了糖尿病患者的“致命黑手”。数据显示,约4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15%死于心力衰竭,而10%则因脑卒中离世。也就是说,超过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亡,与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

这一事实,也得到了另一项权威数据的印证。2024年12月,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宁光院士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布的最新综述《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也再次强调,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这无疑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不仅仅是控制血糖的问题,心血管疾病才是致命的真正“拦路虎”。

但好消息是,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在不断革新,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既能有效降糖,又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这些新药物就像糖尿病患者的一层“保护甲”,帮助他们抵御心血管疾病的侵袭,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物,正是这些“多面手”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工作机制主要是作用于肾脏中的近曲小管,通过抑制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将多余的葡萄糖和钠离子通过尿液排出,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这类药物的一个惊人之处,是它们不仅仅能够降糖,还具备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尤其是在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方面,SGLT2抑制剂的效果更是不可忽视。2020年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就曾引用大量临床研究,指出达格列净这款药物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恶化风险,还能减少心血管原因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发生。这就像是为心力衰竭患者戴上了一道“保护符”,有效抵挡住疾病的侵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证明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巨大潜力。根据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数据,SGLT2抑制剂不仅能够减少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12%,还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风险,减少32%的住院率。此外,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这类药物还能将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病情恶化的风险分别降低26%和18%。因此,指南特别推荐: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SGLT2抑制剂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另一类备受瞩目的降糖药物,是GLP-1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的名字虽然难记,但它们的功效却绝对不能小觑。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就是这个“阵营”中的佼佼者。与SGLT2抑制剂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的给药方式通常是皮下注射,只有司美格鲁肽有口服版本。虽然它们的使用方式稍显麻烦,但这些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GLP-1受体激动剂都能提供心血管保护作用。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只有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像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和利拉鲁肽,才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效应。研究表明,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结局,尤其对于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它们的保护作用尤为突出。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之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随着新药物的不断问世,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的未来正变得更加明亮。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在科学的帮助下,像战士一样披上“铠甲”,勇敢面对心血管疾病的挑战,走向更健康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