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标签全面叫停,果汁行业大洗牌,健康饮品将靠啥出圈

msn_ms
2025-04-14 17:30:26
18562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日益增强,饮料行业也在不断迎合这种趋势,推出各种健康化产品。曾几何时,“0添加”标签成为饮料包装的热门关键词,似乎一瓶饮料只要带上了“零添加色素”“0添加防腐剂”这样的字眼,就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一项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饮料包装上的这些“零添加”标签将不再能继续使用,整个行业也将面临一场不小的调整。

202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正式发布,并宣布所有预包装食品不再允许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标语来对食品成分进行强调。这一新规的出台,意味着此前饮料包装上流行的“0添加色素”“0添加防腐剂”等标签将不再符合标准,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在规定的两年过渡期内进行整改。

走访市场后发现,目前许多饮料品牌的产品仍然在使用这些曾一度火热的“零添加”标签。比如,冠芳品牌的“山楂树下”系列、超市品牌大润发自营的双柚汁、菲诺的椰子水等,这些产品都标注了“0添加色素”“0添加防腐剂”等字样。而根据新规,这些标识将在过渡期结束后,无法继续使用。

很多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看到“0添加”这一字眼,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些饮料更健康、更天然。然而,“零添加”并不等于没有添加剂,也不代表没有潜在的风险。事实上,许多食品添加剂经过科学验证,是对食品保质和口感的有益补充,并非每一种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以果汁类饮料为例,很多品牌在产品上标榜“0添加防腐剂”或者“0添加甜味剂”,其中大润发的双柚汁就明确标注了“0防腐剂、0甜味剂”的字眼,并且解释称未添加山梨酸钾、甜蜜素、安赛蜜等化学添加物。然而,这些成分虽然没有被使用,但并不代表该饮料没有其他替代品,或者没有其它健康隐患。

而正是这种“零添加”标签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特别是在一些消费者的心中,带有这些标签的饮料几乎成了健康饮品的代名词。其实,真正的健康饮品不应该仅仅通过标签的包装来界定,而应该在配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有足够的保障。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零添加”这样看似对消费者有益的标签会被禁用?这背后,实际上是对食品标签规范化、标准化的呼声。专家表示,使用“零添加”这样模糊的措辞,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这些食品就是完全安全的、不含任何不良成分,但事实远非如此。

例如,很多带有“0添加”标签的饮料可能通过添加替代成分来实现相同的效果,如使用天然果糖代替蔗糖,或使用天然香料代替人工合成香精。消费者未必能够识别这些替代品的成分,从而对产品的真实健康属性产生误判。

更重要的是,部分食品中虽然没有添加某些防腐剂或者香精,但其可能含有其他类似的化学成分,且这些成分并不一定对所有消费者都是安全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过敏史或者特定健康需求的人群。因此,标准的出台,目的在于规范市场,避免生产商通过“零添加”的标签吸引消费者,却忽视了产品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于那些习惯了“零添加”标签的饮料品牌来说,新规的实施无疑是一项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在积极着手修改包装,以符合新标准。一位水果饮料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零添加”标签曾经是公司产品的一个卖点,但现在他们正在根据新规对包装进行调整,并努力研发更符合健康标准的产品。

例如,米奇食品和好巧等品牌,已经开始在产品包装上去除“零添加”的标签,而是通过更加透明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真实成分。在一些新推出的果汁饮料中,企业不再单纯强调“0防腐剂、0香精、0色素”,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配料清单和生产工艺,向消费者传递更具价值的信息。

这一转型过程虽然可能需要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消费者对饮料品质的关注点将逐渐从标签宣传转向产品本身的质量。这对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

新规虽禁止了“零添加”标签,但“0糖”“0脂”等标签并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这些标签是针对饮料中具体的营养成分进行的描述,而不是模糊的食品成分声明。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类似“0糖”“0脂”“0能量”等营养成分的表述,可以继续使用。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饮料市场将迎来更多符合营养需求、创新性十足的产品。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行业对法规的遵循,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真正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