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来源:建泓时代
摘要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而18-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近年来食疗养生凭借着不会产生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以及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等优点,在养生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中国人口众多,亚健康人群规模大,整体健康水平偏低,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况普遍化,加快释放了食疗养生市场需求。在政策面上,国家现在也对食疗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消费观念的改变推动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提升,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通过调查显示,在2019年双十一中,大多数女性的购物车由化妆品,衣服,名牌包包变成了各种养生产品,其中90后消费者变化非常明显。创新性养生产品开始流行,养生的功能性追求更具体,“新养生”食品受关注,即食类养生品已经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促进养生小家电发展,细分品类养生壶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
国家的重视和居民的需求将成为食疗养生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高,意味着国民逐渐意识到摒弃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科技发展与创新为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保证产品成分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原材料充分利用不被浪费。
2020年是全民养生的元年,养生不再是老年人才独有的标签,食疗养生更成了现代健康的代表。食疗养生的产品也逐渐增多,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包装。相关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健康方面的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仅为0.07%,人均健康消费仅有31元,是美国的1/7,日本的1/12,由此可见我国的健康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也意味着与大健康密切相关的食疗养生产业“钱景大好”。
目录
1.食疗养生行业概述
2.健康需求与日俱增,食疗养生行业方兴未艾
2.1 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超万亿,年轻化、功能化、即食性成为新趋势
2.2 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况普遍化,加快释放食疗养生市场需求
2.3 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2.4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3. 食疗养生相关产品创新为食疗养生市场增添活力
3.1 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让人们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与需要
3.2 创新性养生产品开始流行
3.2.1 养生的功能性追求更具体,催生千亿功能性食品市场
3.2.2 “新养生”食品受关注,相应市场迅速崛起
3.3 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促进养生小家电发展
4.食疗养生行业发展现状
4.1 国家的重视和居民的需求将成为食疗养生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4.2 科技发展与创新为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投资建议
6.风险提示19
正文
1.食疗养生行业概述
食疗养生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食疗养生突出的优点:(1)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2)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3)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在现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保养,由此食疗养生行业便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发展前景也很广阔。说起养生,许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老年人,与老年人相比,其实更多的年轻人才是“养生”的热情追随者。论金钱,他们比老年人舍得为自己的身体投资,论观念,他们更容易尝试新鲜的事物。整个养生行业也逐渐从中老年养生保健,向青年养生所转变。
2.健康需求与日俱增,食疗养生行业方兴未艾
2.1 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超万亿,年轻化、功能化、即食性成为新趋势
养生市场规模大,食疗养生行业需求不断上升。据《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而18-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7%。2020年“双11”当天一小时内,京东健康营养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500%,全天成交额同比增长将近200%。据阿里健康公布的数据,2020年“6.18”期间,平台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其中“Z世代”成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据艾媒咨询研报显示,过去6年,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至2019年市场规模约达2227亿元,2021年有望突破3300亿元。根据市场数据反馈、用户需求搜索,食疗养生这行业的需求明显一直在上升。
年轻化、功能化、即食性成为养生市场的新趋势。据阿里健康大药房数据显示,一年内“养生”被搜索次数达2.3亿次;在养生订单中,90后的订单占比43%。90后、Z世代开始加入养生队伍,消费占比逐年提高,二、三线城市85后及90后是线上养生类食品主力消费人群,其中女性消费意愿明显高于男性。除了睡眠、焦虑、肠胃问题,皮肤状态、肥胖、脱发等与颜值有关的问题同样受到关注。据《新食尚主义》报告显示,即食类养生品符合当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和“开袋即食”的特点,已经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市面上的养生类商品逐渐呈现零食化、便利化的趋势,主打即食卖点。
2.2 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况普遍化,加快释放食疗养生市场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加剧。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近几年老龄化不断加剧。2001-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由9062万人增长至1.76亿人,年均复合增速约为3.8%,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1%上升至12.6%。我国人口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增速在20年有所放缓。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2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40亿人相比,增长5.4%。人口结构方面,0-14岁、15-59岁、60岁以上、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8%、63.4%、18.7%和1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约为13.5%,老龄化率较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总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常态趋势,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将加剧。预计2035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超过1/4,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超过3.5亿人;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老龄化率将超过1/3,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超过4.5亿人。
中国人口众多,亚健康人群规模大,整体健康水平偏低。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且生活无规律,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身体疲乏、腰酸背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记忆衰退、焦虑烦躁、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但到医院去做健康体检,又没有特殊的异常发现,下不了具体的疾病诊断。这种既不是健康人,也不是病人的中间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显示,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之间,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医学专家指出,亚健康人群占比处于70%-80%的范围,即2019年中国亚健康人群约980,035万人-112,007万人。人群分布特点为: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私企老板、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青少年亚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亚健康问题复杂多变,特殊职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突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企业人员工作时间持续拉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平均工作时长约47小时,按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每天工作时间约为9.4小时。目前,我国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养生,18岁至35岁群体占据了七成。伴随老龄化趋势发展、亚健康人口规模扩大,食疗养生市场将进一步释放。
2.3 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13年以来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4.38万元,同时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同比提升,可见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提升,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带动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从2013年的912元增至2019年的1902元,CAGR达11.1%。根据AC尼东森对中国零售市场10多年来的监测结果,这些年来中国消费品市场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中国人保持了旺盛的购买欲和购买力。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健康,教育水平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增加了相应的知识,从而也增加了对健康的需求。
2.4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政策面上,国家现在也对食疗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近几年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极倡导全民健康、推动预防食疗养生产业规范发展。特别是十八大,提出“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以预防为主,把着眼点放在健康上,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向中国居民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将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以完善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保障健康中国行动有效实施。以上政策的出台,将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群众健康问题将由医疗转向预防,不断促进群众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并释放对食疗养生的潜在需求。
将国民健康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可以预见未来政府将会大力支持食疗养生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投入,这将促进食疗养生产业的大发展。此外,国家近年也着力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家明确提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将迎来新的发展飞跃。
3. 食疗养生相关产品创新为食疗养生市场增添活力
3.1 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让人们提高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与需要
消费观念的改变推动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整个消费市场,从80后到00后,年轻人正在逐步走上台前。年轻人常常将“躁动”的心寄托在物欲、商品上,由此驱动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和繁荣。通过调查显示,在2019年双十一中,大多数女性的购物车由化妆品,衣服,名牌包包变成了各种养生产品,其中90后消费者变化非常明显。当消费者自发的改变消费倾向时,说明该消费市场已趋于成熟,尤其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消费者的养生观念日益成熟,从而推动了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亿邦动力研究院发布的《2021新锐品牌数字化增长白皮书》中显示,90后以及Z世代消费群体占据线上保健品销量近一半。另一组来自《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各大电商平台上,蜂蜜、枸杞、乳清蛋白、养生茶和酵素,成了95后目前最热衷的五大养生食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90后对待健康养生的态度是“有意识,但是没什么行动“。可见不少90后属于意识养生派,懂得很多养生常识道理,但是欠缺执行力。90后选择的健康养生产品主要以保健品、食品、中药饮片为主,受欢迎程度好于仪器。
人群结构年轻化,越来越多年轻的90后、Z世代加入养生队伍,他们的消费占比逐年提高。据《养生食品行业新品趋势白皮书》显示,二、三线城市85后及90后是线上养生类食品主力消费人群,其中女性消费意愿明显高于男性。第一,养生意识觉醒的年轻人,将会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二,养生不只是一线年轻人在关注,下线城市年轻人线上养生花费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待挖掘。第三,“她经济”需关注。2021年“三八节”,阿里健康发布的《女性健康消费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女性健康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同比递增20%,其中2019年女性健康总体支出比男性高38%,2020年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至63%。可以看出,女性已成为健康消费的主力。
3.2 创新性养生产品开始流行
功能性糖果、即食燕窝、即食阿胶、冲泡山药粉等新养生创新食品以及可以携带、食用方便和花费相对较少的轻养生产品流行起来。许多企业纷纷入局养生保健领域,其中包括江中药业、哈药集团、健康元等大型药企,比如“同仁堂”开创了“彦悦山”养生茶店,主打草本功能饮品,将中草药与奶茶融合;食品企业逐渐布局养生市场,比如三只松鼠推出黑芝麻丸、红枣枸杞丸和红豆慧仁丸等3款养生零食,王老吉融合药理特性,推出两款“养生奶茶”:荷叶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鲜奶;餐饮行业也主打“健康养生”,比如肯德基在杭州开设国内首家绿色餐厅,主推蔬菜沙拉和鲜榨果汁;德克士在上海开设“未来店”,沙拉类轻食产品在菜单中占比较高。
3.2.1 养生的功能性追求更具体,催生千亿功能性食品市场
新的健康问题正在改变消费者对养生的关注程度和消费方向。当下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除了得到广泛关注的睡眠、焦虑及肠胃问题,关乎颜值的皮肤状态、肥胖、脱发等,也成为消费者新的健康困扰,通过产品的创新,帮助他们解决身体、心理方面的压力。
在90后群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的表现中,有超过一半表现为脱发/掉发和视力减弱,其次表现为肥胖/体重增长和运动能力下降。“掉最多的发”已成为90后群体的日常,近三分之二(64.67%)的90后已经把熬夜作为了常态化的生活习惯,在这些常态化熬夜的90后中,超过一半(51.55%)的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脱发症状。面对年轻人加班、考试等场景,主打身体、情绪健康的功能性食品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Nelo发现年轻人花式熬夜的现象,主打解决在熬夜场景造成的各类损伤。
睡眠障碍已成了一种现代都市流行病,2020年全年天猫医药平台购买褪黑素用户同比增长4倍。根据《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92个小时,普遍都在凌晨左右入睡。经常失眠的人数显著增加,从2018年的24.9%增加到了2019年的36.1%。70后的人群睡的最早,90后睡的最晚。95后和00后平均睡眠时长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据调研数据显示,失眠群体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情绪波动和生活压力是失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作压力。而在情绪困扰中,焦虑是造成失眠困扰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46.6%的人群认为感到焦虑和烦躁的情绪是使人失眠的主要因素。这种情绪对失眠造成的影响超于其他情绪。阿里健康发布的《睡不着报告》显示,根据天猫医药平台数据,2020年12月至今,短短3个月,搜索“失眠”的人数环比增加了126%。与此同时,安神助眠、提升睡眠质量等有助于缓解失眠的医药健康类产品销量也大幅增加。2020年全年,购买褪黑素一类助眠膳食营养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4倍。仅在2021年前2个月,购买有辅助睡眠作用的酸枣仁的人数已是去年全年的一倍。
肠道健康被认为是免疫力的一部分,益生菌也被认为是可以增强免疫力的成分之一。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益生菌能够对抗多种疾病,如对肠外肿瘤(特别是肝细胞癌HCC)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心理健康(焦虑等)的调节作用、改善人类大脑的认知等等。通过科学界对益生菌研究的深入,使得益生菌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产品从肠道微生态制剂到化妆品,日化品,护理品,益生菌的应用正在不断被改写。同时对于益生元、后生元等研究和应用,更加强了益生时代的发展步伐。2019年前,益生菌的年增长率约为5%;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为462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759亿美元左右;2020—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35%,这一增长也超过了预期。益生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3年销售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达到64亿美元。无论是益生菌,还是益生元或后生元,市场潜力都是巨大的。由于益生菌和益生元有助于缓解消化问题、维持肠道微生物群平衡,食品和饮料行业正在更广泛地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比如Chobani在2020年7月推出的果味植物益生菌饮料,含有数十亿益生菌,给饮料赋予健康属性。
中国口服美容产品市场规模在近年来稳健增长。根据头豹研究院,2016年-2019年中国口服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从169.7亿元上升至221.8亿元,CAGR为9.34%;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口服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至219.9亿元。据英敏特预计,到2024年,口服美容市场的全球价值将比2016年翻一番,达到68亿美元。头豹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口服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2025年将以3.30%的年复合增速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增加至255.7亿元。
口服美容作为介于普通护肤和专业医美之间的新方式,顺应了中国消费者“以内养外”的传统观念,日趋流行。据CBNData《2019口服美容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颜值经济”时代,胶原蛋白、透明质酸保湿和延缓衰老美容原料相继走红,护肤、彩妆、口服美容等与颜值相关的品类都受到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其中口服美容品类在近一年内的消费增速,远高于各个品类的平均增速。与此同时,更加细分的赛道也开始逐步分化显现,业内将细分赛道主要概况为三类:胶原蛋白、膳食纤维所属的美容保健食品;燕窝、鱼胶为主的中式滋补食品;抗糖、美白为主的功能性产品。目前,国内口服美容赛道有头部美妆品牌和传统保健品两大核心玩家,以及新晋食品品牌。如资生堂、FANCL、丝芙兰、Nordstrom等美妆品牌纷纷上架口服美容产品;POLA、HABA、Swisse为首的保健品公司也在口服美容产品赛道表现抢眼。抓住透明质酸钠成为新食品原料的机遇,WonderLab上市了其第一款口服玻尿酸软糖,并添加了神经酰胺和维生素C成分,给爱美人士带去了新选择。
功能性食品在国内起步快速,据《2020功能零食创新趋势》预测,未来几年功能性食品有望达到5000亿元市场,其中功能性零食预计占到1500亿元。Kerry在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65%的消费者都想从食品和饮料中寻求功能益处。迎合年轻人“朋克养生”的趋势,现如今,食品饮料行业正在往健康化的方向转变,而“功能性食品”的概念也让零食与功能性食品的界限开始弱化。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更加多元,食品企业在食品中添加的功能种类也更丰富。根据智研咨询,2012年-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1140.2亿元增长至3585.8亿元,CAGR为17.78%。
3.2.2 “新养生”食品受关注,相应市场迅速崛起
“新养生”食品,是相较于传统养生食品而言,在中医食补养生理论上,融合了现代营养学观点,围绕新一代食品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健康问题及饮食结构,进行食材、营养素、加工方法、食用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并推出市场的新品。
“新养生”食品新品呈现出零食化、即食化、0脂0糖、功能性成分四个趋势。“新养生”概念关注0脂0糖高纤维。以“0脂0糖”为卖点的“新养生”食品市场规模增长超过30倍,星巴克联合雀巢推出的“星享受"系列胶囊咖啡、超级零历时18个月研发的三日燃卡龌代餐,是其中的代表新品。功能性成分中的高纤维饮食新品市场规模环比增长74%,以桂格水果坚果燕麦片为代表的新品受到都市青年女性的青睐。
功能性成分食品的产品形态更加零食化。带有养生功能的零食近几年异常火爆。既拥有保健品的功能性成分,又拥有零食的口感,而且包装小,易携带,适合在碎片化场景中食用。功能性成分中,纤维和酵素益生菌深受市场欢迎。2018年第四季度对比第三季度,高纤维饮食和酵素益生菌新品的市场规模环比增长超过七成,一线二线城市的90后、95后女性对天然高纤维食材更为偏爱。以往人们吃零食是为了休闲,而现在吃零食变成一种基于健康的需求和渴望。现如今,蛋白棒、软糖、果冻、饮料等都可以成为功能性食品的载体。相比于传统的中医养生食材和保健品,零食化的功能性食品更适合日常食用场景,在食用体验上也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比如Nelo推出的咖啡嚼嚼豆和BuffX软糖剂型的功能性食品,随时随地吃一颗,就能给身体增加益处。
在年轻人的养生大法中,食补是主要方向,“即食”成首选。即食进补、花式混搭、不分四季、美容“内服化”......养生方式越来越多样,与上一辈人温润滋补的方向不同,年轻人们虽然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却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无法在养生上花费太多时间,“即食”成为吸引Z世代消费者的字眼。据《新食尚主义》报告显示,即食类养生品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这符合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和“开袋即食”的痛点,市面上的养生类商品都逐渐呈现零食化、便利化的趋势,主打即食卖点。相较于传统的阿胶、燕窝、冬虫夏草,新养生食品没有那么明显的养生食品痕迹,功能性糖果、即食燕窝、即食阿胶、冲泡山药粉、速食粥、即食谷物丸等创新单品正流行起来。
从消费数据来看,无糖/减糖已经是大势所趋。据《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控糖”是2020年中国食品行业当之无愧的“C位”话题。事实上,全球食品行业关于控糖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便已开始,无糖、代糖的产品也不是新鲜事物。比如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是早期的无糖茶,添加阿斯巴甜的健怡可乐1982年就已经出现了。
随着当下年轻人对健康、身材管理的重视,以及新消费的升级,无糖饮料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与推崇。早在2016年5月,我国卫生计生委就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其中强调了每个人应该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一罐330毫升的常规可乐含糖为35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全球大约每11个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相关疾病。在20-79岁人群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约1.16亿,高于第二名印度的7700万,美国的310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4亿,仍位居第一。无糖饮料锁定“健康”“O脂”等关键词。代糖无糖饮料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料、中游包装、饮料。我国无糖饮料以无糖茶饮和无糖碳酸饮料为主,截至2019年两者在我国饮料市场上市场份额占比较低,分别为5.2%、3.4%,产业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代糖/无糖饮料规模将增长迅速,整体增速有望超20%。
3.3 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促进养生小家电发展
小家电普及率仍较低,处于导入期,发展潜力较大。随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与日俱增的压力,亚健康、慢性病等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健康养生的理念也因此得到快速普及。由消费者健康养生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创意小家电如养生壶,也因此正受到更多关注,未来养生小家电的成长空间较大。在发达国家,平均每户拥有20-30件小家电,小家电品种丰富;而在中国,每户小家电的保有量平均水平则不到10件,普及水平较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除此之外,国内市场中,养生壶在厨房小家电中的渗透率不足5%,规模较小,依旧处于导入阶段,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小家电细分品类养生壶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6-2018年,养生壶市场规模由9.2亿元上升至22亿元(+42.86%),CAGR为54.64%,相较于小家电行业的整体规模趋势,该细分行业呈较高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11.1亿元,同比增长10%,养生壶作为创意小家电在国内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养生壶的线上销售渠道占主导地位。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养生壶的线上销额占比达93.92%,远超线下;而2020H1,在疫情的助推作用下,养生壶的线上销额占比继续上升,达到94.82%。
养生壶线下市场仍以美的、苏泊尔和九阳主导,线上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创意小家电如养生壶由于其差异化和细分化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小家电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养生壶线下市场美的、苏泊尔和九阳依旧占据了主要份额,CR3为64.2%;而在养生壶线上市场则相对分散,小熊、北鼎等新兴品牌均可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有较大的竞争潜力。
4.食疗养生行业发展现状
4.1 国家的重视和居民的需求将成为食疗养生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居民的需求,食疗养生势必会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这是健康产业里的一条必经之路,而且将在未来几年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通过商超陈列养生商品就可以看出,该行业在商超内部货架占有率连年升高。从最早保健养生品到如今的食疗食补养生,越来越多健康又合理的食补需求出现。在专家的权威引导下,消费者更加注重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来提升免疫力,抵御病毒。同时消费新需求逐渐浮现,原料天然健康、少添加物、多新科技成分的产品受到欢迎,即使品类本身不属于上述范畴,依然可以打造健康的概念,如元气森林、零糖可乐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人民消费意识的改善,消费观念愈发朝向健康化发展。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高,意味着国民逐渐意识到摒弃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05%,2019年已涨至19.17%。在此趋势下,食品饮料零添加概念产品逐渐流行,如东方树叶、元气森林等软饮料受到市场追捧,海天味业新品“裸酱油”也主打零添加概念;具有低热量特点和减肥功效的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人造肉、代餐食品等销量不断上升,不同口味、不同成分的相关品类层出不穷。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对高糖分、高热量饮料选择更为谨慎,以健康化为主要卖点的新品类的不断推出,可能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4.2 科技发展与创新为食疗养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的养生文化,已经源源流淌了几千年。而且我国在生物基因领域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有些方面甚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利用基因科技来打造基因健康产业有独到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可用于产业化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成熟检测技术和设备,这让我们在基因层面上为人类健康提供个性化食疗服务成为可能。不同种类的产品,消费者群体的庞大必然会导致需求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才可以占领更多买方市场,产品品牌的研发能力需要保持较好的状态。
通过科技创新既能保证产品成分的安全,又能保证原材料充分利用不被浪费。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食品安全向营养、健康升级,以满足新时代的重大需求,是当务之急。很多食品材料在未掌握创新科技之前,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通过科技创新既能保证产品成分的安全,又能保证原材料充分利用不被浪费。如:过去做葡萄酒,葡萄籽基本上是扔掉的,现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充分利用。其中的葡萄籽可用于提取葡萄多酚、花青素、葡萄籽油,剩下葡萄渣还可以做成饲料。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也就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健康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及国家战略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已初见成效。科技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5.投资建议
伴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政策助推、互联网助力,加上大健康企业的角逐,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将被进一步挖掘,养生保健行业有望发展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建议关注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的国产头部企业仙乐健康,具有研发能力的原辅料企业百龙创园,代糖产业龙头企业金禾实业,保健品行业龙头汤臣倍健,国产稀缺高端养生小家电领军者北鼎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