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中央财办韩文秀:要适时降准、降息 用好
公开市场操作
等工具
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精准性 央行最新报告透露出这些信息
2月、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再推新流动性管理工具 适合海外投资者习惯 可更好对冲年底前MLF集中到期
今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这也是今年以来继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后,央行再次推出新工具。
银行股创年内最大周跌幅 红利策略到头了吗?
央行OMO(公开市场操作)、LPR、MLF(中期借贷便利)相继降息,国有行、股份行挂牌存款利率火速对称性跟进,本周以来,多个市场利率下调引起银行股走势震荡。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7月8日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
央行
公开市场操作
净投放2480亿 市场降息预期升温
总的来看,本次央行大幅加码逆回购,对冲了月末时点扰动,彰显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取向。
央行月末连续开展低量逆回购 业界预计资金面平稳跨月无虞
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以来央行每日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均为20亿元,即便临近月末及“五一”假期,也并未加大公开市场投放量。
央行回应“下场买债”:可以作为政策工具储备 财政部:支持
此外,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
11月资金面展望: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 年内降准可能性存在
近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投放了大量流动性,10月31日公开市场逆回购余额高达2.69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
公开市场操作
利率下降10个基点释放了哪些信号?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专家表示,此次操作释放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
央行逆回购规模重回千亿元级 流动性“松紧得宜”成常态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灵活性,相对于“量”,央行操作更重“价”(市场利率)。
央行续作千亿元级逆回购 稳定市场流动性
近期央行将持续保持一定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净回笼为主逐步回收节前投放的流动性,以保证资金面平稳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