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去年总收入796.29亿元增长7.61%
演出市场
释放消费新活力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其他收入216.75亿元。
演出市场
春“艺”浓 “演出+餐饮”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演出市场的客流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在北京,一些沉浸式的音乐剧、舞台剧受到消费者青睐,“演出+餐饮”等融合消费场景里人潮涌动。
北京人艺发布 2025年演出剧目
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今年在春节、“五一”“十一”期间,人艺都将开启多剧场演出模式,丰富假日演出市场,满足观众不同的观演需求。
数十场新年音乐会开启跨年艺术盛宴
元旦即将到来,北京演出市场为观众准备了丰盛的新年音乐会大餐。
火热的
演出市场
演出市场热度持续升高,受到业内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占据演出市场主要比例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释放的“磁吸效应”惊人。
退票贵退票难
演出市场
退票困局亟待破解
近两年,文娱演出市场空前火爆,各种演出、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但抢票不易、退票更难,随之而来的各种“退票纠纷”层出不穷。
投诉居高不下
演出市场
仍存多个顽疾
“柱子票”挡视野、演唱会“注水”、退票难等消费纠纷频发……7月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投诉和舆情分析显示,演出市场问题凸显最受舆论关注。
柱子票、厕所票……演艺市场何时告别“奇葩票”?
近期,国内文化演出市场火爆,不少观众反映,大部分演唱会不支持在线选座,消费者无法提前获知现场座位示意图、位置有无遮挡等情况,购票入场后才发现位置很“奇葩”。
文旅演出、乡村游……这个五一假期“玩”出了新花样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演出市场持续升温,推出话剧、舞剧、非遗市集等多类型活动,为游客们提供多种假期新体验。
分手含泪转让演唱会门票?小心有诈!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文体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很多演唱会甚至“一票难求”,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歪主意。人民网“求真”栏目整理了一些关于演出购票的诈骗套路,提醒广大网民注意防范。
场次票房达新高 北京演艺市场迸发新活力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演艺空间多元发展、演出市场持续火爆……2023年,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场,吸引观众1138.5万人次,票房收入23.04亿元,“演艺”为首都经济注入新动力。
演出市场
爆发 闹心事频现——不能如此“考验”歌迷热情
久违的热闹回归,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闹心事,“黄牛高价倒票”“现场演唱‘翻车’”“好不容易抢到票却是‘柱子票’‘台阶票’”,近来还有知名乐团被质疑“假唱”,著名歌手的演出因为购票时间和退票规则问题引发歌迷不满……
演出市场
爆发,大麦终于赚钱了!半年毛利近3.4亿元,GMV增幅超500%
截至11月13日,阿里影业对大麦的收购事项仍在进行。
多地出实招维护
演出市场
正常秩序
在购票平台上,热门演出经常一票难求,一些演唱会甚至“开票即售罄”。这些紧俏的门票,却往往可通过加价的方式,从“黄牛”手中买到。“黄牛”票从哪里来的呢?
多地多部门出实招规范票务市场 维护
演出市场
正常秩序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为规范演出票务市场出实招——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
须实名入场、认定失信名单……“黄牛”倒卖演出门票要黄了
2023年,线下演出市场太火了,几乎每场演出都卖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价格。这头定好闹钟抢票却卡在了提交订单的那一页,那头“黄牛”就在群里高价挂票,从内场到外场应有尽有……囤票、炒票的问题再次引发众怒。
线下
演出市场
持续升温 演艺经济成拉动消费新引擎
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黄牛”演出票务市场 要抓更要管
面对演出市场“黄牛”扰乱,继续严管严控、严查到底的态势,就是对市场发展、对观众热情的最好守护。
文化和旅游部进一步加强
演出市场
管理规范
演出市场
秩序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就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印发通知。
一季度票房破49亿,线下
演出市场
迎来“重生”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