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科研人员进一步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24种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节进行分析,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约4.3亿年前这类细胞就已出现在硬骨鱼类生物的演化进程中。
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中国西南地区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30万—4万年)是人类演化史上的关键阶段,不仅见证了早期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复杂互动历史,还记录了古人类石器技术行为上的重大变化和革新。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25日在广州启动建设,将绘制人类生命过程中的细胞动态演化图谱,构建数字细胞AI大模型,催生生物医药研究新范式。
星空有约丨研究表明:月球最大撞击“疤痕”形成于42.5亿年前
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确定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为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提供了初始锚点,对探索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辽宁新发现多处红山文化遗迹 佐证文明进程
经过样品采集和测年分析,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此次新考古发现为红山文明演化进程再添实证。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火星是和地球最像的行星,因此,世界各国都希望对火星进行探测,丰富对类地行星的认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星空有约|“天关”卫星发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我国“天关”卫星发现一个位于“小麦哲伦云”星系内的双星系统EPJ0052,并全程追踪到EPJ0052从X射线突然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改写鸟类
演化
历史 中国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化石
2月13日,国际期刊《Nature》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侏罗纪鸟类的最新发现。
我国发现最早的鸟类,改写鸟类
演化
史
政和八闽鸟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现代鸟类的身体构型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鸟类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0万年。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寻“蛇”:感知生生不息的科学
演化
和文化传承
进入寒假,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东侧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又迎来参观热潮。
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中国天眼”发现的1000余颗脉冲星中,包括大量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钻探揭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现代沙漠景观的形成时代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了解其地质演化历史对理解亚洲中纬度沙漠景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此前学术界对中国乃至亚洲中部干旱区主要沙漠现代沙漠景观的形成时代尚不清楚。
填补月背研究历史空白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成分揭秘
我国科学家揭秘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了其中蕴含的月球早期演化、月球背面火山活动相关信息,填补了人类月背研究历史的空白。
见证地球
演化
史!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产资源,随着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深化。至此,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我国科学家破解15.6亿年前“圆盘化石”身份之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对我国华北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一类圆盘状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这类知名的疑难化石是微生物形成的群落。
研究称生物“最近共同祖先”来自42亿年前
“最近共同祖先”是演化生物学推导出来的假设,指地球生物最原始的共同祖先,是地球上所有现存生命的共同起源。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能够通过观测大量可分辨的恒星,细致地分析出银河系的演化历史,但对银河系的整体结构缺乏清晰认识……
浩瀚星空存在第二个地球吗?从大气“逃跑”说起
近期,我国天文学家在该领域有新发现。他们通过巧妙使用恒星行星系统的基本物理参数,对行星大气逃逸机制做出清晰的判定和分类,为下一步研究行星可宜居性和行星大气演化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天眼”揭示球状星团脉冲星
演化
新路径
球状星团是一种受自引力束缚的高密度恒星集群,其演化年龄一般超过百亿年,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天体系统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