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紫荆花树下的阳光大
课间
春日里,广西柳州市潭中路第二小学总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将啦啦操、武术操、跳绳、趣味游戏等项目融入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孩子们在紫荆花盛开的校园里,快乐运动,健康成长。
解锁体育课的N种打开方式
给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加时”“加量”是好事儿,可是实施起来,不少学校都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让孩子“身体出汗”,期待全社会“联动”
随着更多学校加入“课间15分钟”,操场上正在热闹起来:让课间休息成为成长资源,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释放天性,让奔跑时的喘息成为成长的韵律,这既是对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尊重,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双重转变。
“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笑起来”——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运动锻炼
刚刚开始的春季学期,江苏、安徽、海南等多地宣布,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课间休息15分钟、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等举措。
“每天2小时”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课间,是学生宝贵的放松时光。春季学期以来,更多地方开始推广课间改革,破解“课间圈养”难题。
云南启动“壮苗行动”:中小学生每天运动2小时成硬指标
方案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中小学校15分钟课间休息和每天至少1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20分钟晨跑(早操)。
每天1节体育课、
课间
延长至15分钟——多地中小学新学期“动”起来
新学期,多地出台政策,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及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成为校园一道新风景。
课间
延长、学籍管理新规……新学期,这些变化与你有关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制定了两步走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课间
扩容、定制专线、多元化课程……逐梦“新”学期 一起向未来!
新学期,浙江不少学校的课间有了新变化。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推动下,从沿用多年的课间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这多出来的5分钟究竟给校园带来了哪些改变?一起去看看。
陕西西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局5日发布了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2025年春季学期起,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中小学校
课间
延长5分钟,多了哪些新变化?
这学期即将结束,课间15分钟实施效果如何?让我们深入各地校园,看看不同学校是如何做的。
课桌椅不匹配、形式主义作业多、
课间
难活动……这些问题解决得怎样?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天津等多地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同时优化校园安全管理措施,更好保障孩子们的“课间自由”。
课间
15分钟,如何推广开?
长期靠“生拉硬拽”“软磨硬泡”推动孩子学习,对于激发内驱力没好处。我们倡导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用有限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靠无限制地投入时间来解决问题。
北京推进课内
课间
一体化育人
本市推出的“课间一刻钟”政策落地百天,各个学校课间活动设计体现“我的课间我做主”,合理设置了学生活动区域、增设了体育游乐设施,同时,丰富社团和兴趣小组等,拓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动起来!“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地观察
在政策引导下,“每天一节体育课”正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大趋势;还有地区通过延长课间、设置大课间等方式增加体育运动时间,鼓励学生参与锻炼。
《对话基层一把手》聚焦校园
课间
15分钟 12月6日晚播出
聚焦群众高频难点诉求,讲述基层干部当好群众贴心人、增强治理效能的鲜活故事。
10分钟→15分钟,
课间
延长带来哪些改变?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课间十分钟,相信这是很多人回忆童年时的一段重要记忆。很长一段时间,课间休息一直是10分钟。而从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全国多个城市推进“课间15分钟”,引发关注。
快乐的“
课间
十五分钟”
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课间十五分钟”。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积极推动学生课间活动提质增效,优化作息时间、活动内容,构建学生自主成长模式,丰富了学生十五分钟的课间生活。
三部门:抓牢幼儿园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
通知提出,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严管教师拖堂或占用课间休息时间,有序组织和督促小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
“
课间
一刻钟”活力满校园
11月11日开始,吉林省长春市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长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各学校纷纷制定多样化、个性化的课间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玩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