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三个维度,聆听多彩丽江的精彩歌谣
向云端,山那边,丽江有日照金山、三江并流,也有徐霞客描述的“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鉴往知来
|丽江古城:高原明珠,古韵流芳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迄今有800年左右历史。花木长盛,雪山为屏,这颗滇西北大地上耀眼夺目的高原明珠,在悠长岁月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风姿卓然。
走进丽江古城 探寻世界文化遗产的密码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考察了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
鉴往知来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云梦简牍 文明瑰宝
4日下午,在湖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俯首驻足间,一简一牍处,往事越千年。
云梦简牍里的文明辉光
方寸千年,“简”读云梦。历史宛在目前,文明辉光灿然。
鉴往知来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片片简牍 探源中华
1975年底,考古学家在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12座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随着11号秦墓的开启,人们惊奇地看见,千余片竹简层层叠压,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
鉴往知来
| 文都桐城,文脉不绝
桐城自古有“穷不丢书”“耕读传家”的乡情民风。浓郁的书香氛围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桐城派”在此孕育光大。
从六尺巷感受中国“和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鉴往知来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六尺巷,精神永流传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
走进这座纪念馆,探寻“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缘由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谷文昌为官恪守两条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循着考察足迹,在黄河之畔读懂中国
黄河之水天上来。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几”字形的大写意横跨三大阶梯,5400余公里奔流不息,冲出峡谷、塑造平原、汇聚百川、东入渤海。
鉴往知来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崖壁上的文明传承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青铜史诗”里,触摸“中国”脉搏
陕西宝鸡,浸染周风秦韵,尽显雄浑之姿、磅礴之气。凝结当时先进技术的青铜器,成为“礼”的载体;因出土大量青铜器,宝鸡也成为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
这个青铜器博物院,有着最早的“中国”印记
“‘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这样溯古言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何尊在此展出。
鉴往知来
|总书记这样关心石窟宝藏
关山当屏,秦岭为托。1600多年前的十六国时期,能工巧匠在陇右名胜麦积山上开窟造像,后经10余个朝代的接续营建与重修,成就了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
鉴往知来
丨习近平主席的鼓岭情缘
习近平主席指出,跨越百年的鼓岭情缘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很高兴看到中美各界青年相聚福州,重温鼓岭故事,传承鼓岭情缘,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鉴往知来
| 千年古寺见证民族团结进步历史
18日下午,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的宏觉寺,了解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
学习·知行丨
鉴往知来
跟总书记走进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鉴往知来
| “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教育理念的时代启示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湘江东岸、长沙古城以南,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坐落于此。
鉴往知来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河街,书写一座城的荣光与底蕴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