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公众号
APP
登录/注册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消费
|
房产
|
康养
|
文旅
|
北京
|
视频
|
24H
|
专题
央视农业点评电商西进:农村网购便利,激发致富动力
《央视主播说三农》栏目在解读该文件时表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然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内容。怎么拓?三个关键词,人、路、钱。”
起草组成员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
入
在粮食年产量首超1.4万亿斤的新起点上,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围绕热点问题,人民日报记者约请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进行解读。
镜观·足迹|乡村振兴,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期间,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多次提出重要指示,落子关键处、科学谋布局,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办好供销合作社
70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大局,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0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大局,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融合底蕴与创新 预制菜加速融入地方产业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呈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参与企业众多等特征,被认为是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广西隆安:特色产业挑大梁 乡村振兴底气足
近年来,广西隆安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一批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农民增收多的特色产业开花结果。
西藏林芝:“桃花经济”里的富农花样
凭借得天独厚的桃花资源,林芝的“桃花经济”玩出了花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乌兰察布:生态治理让乡村添“颜值”
农民增收
入
为了彻底改变大黑河源头污染问题,2021年,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两级政府实施大黑河发源地生态修复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发展现代农业 助力
农民增收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打开大屏幕,进入操作系统,每块田的视频画面和气象信息实时展示。
广东连山:“三地活化”让闲置地变“活资产”
随着“三地活化”的不断深入,撂荒地变成“寸土寸金”的旅游地,老房子变成民宿,传统农业发展成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年轻人也纷纷返乡创业就业。
“土特产”带来好日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秋收,究竟藏了多少“黑科技”?
各项农业新技术纷纷“亮相”,无数“黑科技”融入田间地头,为稳产丰产、农民增收增添了保障,从东北平原到天山南北,从东南沿海到彩云之南,一幅智慧秋收图景正在绘就。
浙江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20年来,浙江省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广大科技特派员助力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
新华时评|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两条红线都是高压线
实践表明,通过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生态退耕关系,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江西不断拓宽
农民增收
致富渠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很多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羊肚菌不再是“羊赌菌”,
农民增收
“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羊肚菌种植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来年的二三月份进入收获季。
强信心·开新局丨一个西南小镇的“高速”转身
近几年,该镇借助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着力打造云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小镇,建立特色水果集散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添加强劲动力。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