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小王刚毕业没多久,租了个小单间,天天泡在公司,键盘敲得噼啪响。任务多得像山一样压过来,他连轴转,午饭经常是外卖对付一口。日子一长,他发现右手几个手指头不太对劲,麻麻的,像戴了层隐形手套。开始他没当回事儿,心想可能是鼠标点多了,手累了呗。周末在家躺了两天,还学着网上的教程,甩甩手腕,伸伸手指。可这麻木感非但没跑路,反而变本加厉,夜里睡觉都能被刺痛弄醒。这下他有点慌了,赶紧挂了个号,去医院瞧瞧。
医院的走廊总是带着股消毒水味儿,小王坐在候诊室,旁边有人咳嗽,有人低声聊天,他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跳个不停。轮到他时,推开诊室门,李医生正低头写东西,抬头一看,笑得挺和气:“小伙子,哪儿不舒服?”小王把手指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末了还补一句:“我寻思着是不是敲键盘敲的?可休息也没好。”
李医生听完,皱了下眉,问:“这感觉多久了?除了手指麻,还有啥不舒服的没?比如老口渴,或者特容易累?”小王抓抓头,回忆了半天,说:“好像有小一个月了。口渴是有点儿,最近老觉得没劲儿,干啥都提不起精神。我还以为是加班熬的。”李医生点点头,语气沉了点:“听你这么说,我得给你查查血糖。这症状,可能是糖尿病在敲门。”
“糖尿病?”小王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我才二十出头,平时也没啥毛病,咋就糖尿病了?”他这话问得急,带着点不信。李医生摆摆手,慢条斯理地解释:“别看你年轻,糖尿病可不挑岁数。现在年轻人压力大,饮食乱,作息差,血糖高的人不少。你这手指麻,可能是高血糖伤了神经,身体在给你拉警报。”
这话说得小王半信半疑,可心里又有点发毛。医生安排了抽血化验,他坐在采血室,盯着针头扎进皮肤,脑子里乱糟糟的。结果当天下午就出来了——空腹血糖高得超了正常线,确诊是二型糖尿病早期。小王拿着报告单,傻了眼,嘴里嘀咕:“这病咋就找上我了?”
除了麻木,手指还能“告密”的方式可不少。比如皮肤干得像秋天的树皮,抹多少护手霜都没用。这是因为高血糖让身体水分流失,手指皮肤首当其冲,干巴巴的,严重时还脱皮。很多人不当回事儿,觉得抹点油就行,可这其实是身体在喊:血糖高,水分留不住了!还有指甲,糖尿病患者的指甲长得慢,厚得像老树皮,表面坑坑洼洼的。这是因为血糖高,血液循环差,指甲营养跟不上,变得“面黄肌瘦”。
更别提手指关节了,糖尿病患者有时候关节僵得像生了锈,动一下都费劲。这叫“糖尿病手指关节病”,高血糖让关节润滑少了,活动起来卡卡的,像门轴缺了油。皮肤颜色也可能变,苍白得像没晒过太阳,或者紫得像冻伤了,透着股不健康的气息。这都是血循环出了岔子,身体在用颜色给你“画重点”。
还有件让人头疼的事儿——小伤口愈合慢。手指划个小口子,正常人几天就好了,糖尿病患者可能拖个十天半月,伤口还红肿。这是因为高血糖把免疫系统搞得“半残”,伤口修复慢得像乌龟爬。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可这些信号,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身体在苦口婆心地劝你:别拖了,去查查吧。
小王算是运气好,及时发现了问题。李医生给他开了张“健康处方”:少吃甜食油腻的东西,多吃蔬菜粗粮,每天走路半小时,作息规律点。小王一开始还不适应,嘴里馋得慌,但想到手指那股麻劲儿,他咬咬牙,照着做了。过了几个月,复查时血糖稳了不少,手指的刺痛也少了。他乐呵呵地跟朋友说:“这病虽然烦,但好歹提醒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算是个‘坏消息里的好消息’吧。”
当然,手指出问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可能是颈椎压迫神经,也可能是缺维生素。但如果麻木、刺痛老是来“串门”,再加上口渴、乏力、尿多,八九不离十得查查血糖。医院的血糖仪不贵,扎一针的事儿,图个安心。别像有些人,拖到眼睛花了、脚肿了才后悔,早干嘛去了?
小王的故事听着像个小插曲,但细想想,生活中多少人跟他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身体的信号当耳旁风。手指这点小毛病,可能是健康给你敲的“晨钟”,提醒你慢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亏待了身体。你最近手指头有没有啥异样?是不是也该抽空查一查?